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論文中期--外文師生雲端齊亮相

時間:2020-04-13 10:28:01

        離答辯開始還有整整一個小時,李可把電腦移進在家中采光較好的書房,反複檢測并調試好設備,又再細讀了一遍PPT。“即将在正式的答辯環境下,見到好久不見的各位同學和老師,心裡還是有點緊張和忐忑。”
        作為一名beat365beat365六字班本科生,李可的畢業論文研究課題題目為“莎士比亞與我們:清華莎士比亞戲劇節主題探究”(Shakespeare and us: Student Performances and Adaptations at Tsinghua Shakespeare Festival)。大一暑假時,她參與了系裡傳統的莎士比亞戲劇小學期,并為“伏地白”劇組編寫了劇本。“一方面我對同學們的改編很有興趣,另一方面也是覺得我們自己的故事值得被記錄,”她說,“在研究方法上,我傾向突破傳統研究莎士比亞的框架,引入了傳媒領域的調查訪談和數據分析,也希望能在傳統的戲劇文本分析外開辟出另一種想象的可能性。”
        4月9日下午,李可以雲答辯的方式,順利完成了畢業論文中期答辯環節。和她一起參加答辯的,還有121名beat365畢業年級本科生,其中包括97名英語專業本科生(含留學生 51名),還有24名英語雙學位學生。這些同學共分為16個答辯小組,通過騰訊會議,每位同學依次開啟攝像頭,共享屏幕,在6分鐘時間内介紹自己的研究課題,整體思路,中期研究成果,以及時間規劃等内容。
        展示完成後,各組負責老師就展示内容依次進行點評與提問,為同學們進一步完善推進論文提供了方向與指導。“陳永國老師建議我的論文從更理論的角度切入,例如James Joyce的改編,而把莎劇小學期作為一個案例研究。劉昊老師提問我,我應用了媒體研究、采訪、文本分析等各種方法,最後想怎麼把這些内容串起來,要表達什麼?”李可回憶,“兩位老師指出了我整個文章的問題,讓我對整個研究進行了全新的思考,我可能會根據他們的建議重新修改論文題目。”

李可中期答辯

陳永國老師點評

       “這次中期答辯我覺得同學們表現非常好,”beat365教學主管周鵬老師說,“可以看出來同學們前期還是做了充分的準備的,在答辯過程中體現了專業性,邏輯表達也非常清晰。從研究問題的陳述,到研究方法,再到對研究結果的闡釋和分析,都體現了同學們的學術素養。”畢業論文或許是六字班的“最後一課”,卻也是“最好的課”
        今年beat365的beat365beat365英語專業 2020 屆綜合論文訓練工作于 2019 年 11 月 7 日正式啟動。同學們訓練選題覆蓋範圍極廣,立足深耕本專業文學、語言學、翻譯方向的同時,還結合了社會學、法學、心理學、經濟學等學科理論。然而受疫情影響,許多同學的畢設準備隻能在家進行,也或多或少地遇到了不同程度的難題。
       “畢設遇到最大的困難就是自己讀書太少,有點寫不出來,”姜牧雲同學說,因為不在學校,部分文獻沒辦法獲取。雖然1980年以前的原版書隻有紙質版,無法閱讀,但是從學校買的數據庫,包括Jstor,Proquest eBook和Gale等可以找到很好的資源,“最近讀了超級多研究方向的書和論文,雖然不是每篇都用上了,但是增加了我對我研究人物的了解。”
        疫情原因,雖然不能對學生進行面對面的指導,導師們卻絲毫沒有降低對論文質量的要求,多渠道、高頻次與學生溝通,用最嚴格的學術标準确保論文質量,同時也用最有溫度的溝通方式幫助同學們緩解心理上的焦慮。很多同學表示,雖然是雲溝通,依然收獲了導師悉心的指導與關心。
        1月中旬,李可同學因參加短期訪學項目來到阿聯酋,卻因為國内疫情形勢的惡化,不得不在項目期結束後滞留海外。而她與導師劉昊老師的交流,也隻能通過跨國語音電話的形式進行。“其實我最感動的是每一次我去找劉老師,比如簽中期進度表,在簽表格之前她都會先關心我在哪裡,身體狀況如何,和我說身體健康是第一位的,讓我特别溫暖。”
        洪家宸同學的選題為“黑頭發的瘋女人:菲利普.K.迪克小說中的後人類建構”(The Madwoman with Dark Hai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human in Philip K. Dick's Science Fiction)。“每當遇到困難,我都會去尋求導師李明明老師的幫助。老師總是第一時間回複我毫無頭緒的微信小作文,解答我的困惑。特别令我感動的是,老師對我寫作文本中的細節都了如指掌,能夠準确地說出我引用了哪位學者的哪個觀點,甚至與我同步閱讀、梳理理論書籍。”
        在中期答辯當天上午,李明明老師與洪家宸同學進行了長達45分鐘的語音通話。“李老師耐心地聆聽我展示雜亂的思路,并指導我作出了取舍和調整。在她的點撥下,不僅彙報的理路變得順暢,連文章的脈絡都愈發清晰。”在論文寫作的各個環節中,洪家宸同學還常常對寫出“散漫”的文章感到困惑和沮喪,但是李老師勉勵他不懼困難、不斷精進——“既要有追求創新的學術想象力,也要能落到實處,進行嚴密細緻的論證”。
       “我覺得這不僅是老師給我文章的建議,也是她對學術工作的理解,更是一種學風精神的傳承。”洪家宸同學說,“畢業論文或許是六字班的‘最後一關’,卻也是‘最好的課’。”

洪家宸中期答辯

中期雲答辯是“我系應對疫情的一次成功嘗試”
       “萌生将答辯轉移到線上的想法是在三月初,當時正處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我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确保大家能夠如期、保質保量地完成論文寫作,為本科生活畫下一個圓滿的句号。”負責今年本科生畢設工作的張亦凝老師說。然而,組織英專所有同學同時在線答辯,并不是一項簡單的任務。
        敲定線上答辯的形式後,張亦凝老師和本次論文的助教,來自英62的左婉和來自英71的胡文迪,立刻投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并一起梳理了答辯在前期準備階段、答辯期間以及答辯後的基本流程。梳理的過程中,張亦凝老師和助教通過将自己想象成學生、老師這樣不同的角色一遍遍完善流程,落實每一步的細節。“我主要是負責中期答辯的聯絡溝通工作,有時候同學修改題目,或者調整答辯順序時,張老師都一定會認真地提醒我更新中期答辯安排,”助教胡文迪同學說,“Excel表格到答辯前總共做了五版。”

助教胡文迪同學工作文件

        如何最大程度地确保答辯流程順利進行,盡可能減少答辯過程中的技術問題?在确定在線答辯的方式後,張亦凝老師在每個答辯組找到了一名同學,擔任技術保障組長,負責本組所有的答辯準備工作。他們不僅負責在答辯前對接組内的每一位同學,還要在正式答辯前預定騰訊會議,Zoom會議應急方案,以及組織大家進行一次模拟答辯,解決同學們的技術問題。“感覺很特别,熟悉的老師同學都要線上見面,在主持會議前反複測試擔心了很久怕出什麼問題,”第九組組長張家瑞同學說,“但是線上答辯還是順利結束啦!而且看到大家的答辯内容感覺也是别有收獲的,希望大家都可以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在這個特别的年度順利畢業!”
        張亦凝老師也表示,“我想特别感謝這十六位組長:徐欣怡、洪家宸、張家瑞、汪若曦、蘇潔涵、謝子欣、宋金洋、袁舒、程思源、周樂怡、陳程靓靓、王清怡、李彥旎、姜牧雲、康羽虹和餘揚帆同學。當助教們找到他們時,他們都沒有絲毫猶豫地接下這份重任,在組織過程中展現了極高的責任心和極強的組織能力,”她說,“可以說,如果沒有這十六位同學在這一個月的付出,就不會有121人同時在線順利答辯的可能。”
        今年答辯的工作安排不僅細緻,答辯過程中更能折射出我系的人文關懷。“我們往往統計收集的是所有英專共一百二十多名學生的課題信息,隻要發現有一個同學沒有回複時,張老師就會讓我去問問同學是不是有特殊情況,需不需要幫助。”助教胡文迪同學說。答辯前,張亦凝老師還想到每組都可以打開攝像頭截圖一張,答辯結束後彙集成了一張英專中期答辯的大合照,作為疫情中的留念,這張合照也承載了十分特殊的紀念意義。

 

英語專業雲答辯大合影      

       “說實話,在一開始籌備中期答辯時心中難免忐忑,因為答辯的組織方式、技術要求和人員配置都可能會有未知的困難和挑戰。但是,在經過一個月左右的細緻準備後,我到了正式答辯前反而比較淡定,因為我們已經對答辯的整個流程做了充分的演練,同時儲備了應急預案。”張亦凝老師表示。事實證明,首次嘗試的“雲答辯”進行的非常順利。在答辯期間,技術保障組長群基本是“一片寂靜”;直到一兩個小時後答辯紛紛結束後,組長們紛紛彙報各組答辯的順利進行,群裡也又恢複了籌備時的熱鬧。
       “可以說,在我系師生的共同努力下,這次中期答辯最終得以順利完成,‘雲答辯’的方式盡可能降低了疫情對教學秩序的影響,是我系應對疫情的一次成功嘗試。”

技術保障組長群

“我為每一位同學能在特殊情況下,如此出色地完成任務而感到驕傲。”

       “我們組裡洪家宸同學的答辯讓我印象深刻。”作為中期答辯的評委,趙元老師提到,“他的論文讨論的是批評界對菲利普?K?迪克小說的後人類建構問題,通過答辯可以看得出,家宸同學基于對迪克小說作品的了解,有理有據地提出了不同于學界一般看法的獨立見解,頗具哲學深度。”
        雖然雲答辯美中不足的一點是,有時網絡不穩定會對答辯過程造成一定幹擾,不過趙元老師同時認為,“總體來說,與常規的現場答辯相比,雲答辯效率更高。無論同學還是老師都更加容易把注意力放在答辯的内容上,避免了物理環境的幹擾和不确定因素。”
       “如果說到要改進的地方,就是我們在組織的過程當中,要是能夠把中期報告提前給到每一位參加答辯的老師,我想這個讨論和互動可能會更充分一些,”周鵬老師指出,“我們争取明年能夠做到這一點。”
        beat365中期答辯的最後一場,世文班的答辯在9号晚8點舉行。參加答辯的各位老師與清華-密歇根研究員學會世文博士後研究員身處中國、馬來西亞、智利、美國、愛沙尼亞等國,克服時差困難,全程參與了長達3小時的中期答辯,對每位同學進行了細緻的點評,晚11點答辯結束後仍在繼續讨論。
       “我參加了早上和下午(愛沙尼亞時間)的兩組展示,聽到同學們這些精彩的課題,我也很受啟發,”Dr. Elizabeth Mathie說,“能聽到這些展示,也是我的工作中非常有意義的一部分,因而我感到很幸運。我為每一位同學能在特殊情況下,如此出色地完成任務而感到驕傲。他們應該對自己的成就十分滿意!”(I have participated in one presentation group this morning and will participate in another this afternoon. I would say that it is inspiring to be able to hear about all the fascinating projects the students are undertaking.Being able to listen to these presentations is a very rewarding part of my job, and I feel very fortunate. I am very proud of the excellent work each and every one of the students is doing in these unique circumstances. The students should feel very good about their work!)

顔海平老師點評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