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裡森.亞當斯博士(Harrison Adams)2017年畢業于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專業領域是西方現當代藝術史和攝影史。2018年秋季,他作為清華-密歇根研究員學會第三批青年研究員來到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進行研究和教學工作。此次疫情突發,他留在美國蒙大拿州的家中為世文學堂班的學生們講授《學術思維訓練(2)》。期末将近,我們簡短采訪了這位青年研究員,聽他分享在疫情期間的教學體驗和感受。

亞當斯博士在清華園(攝于2018年秋)
寒假期間,哈裡森.亞當斯在美國探親并參加了在芝加哥舉行的一場學術會議。他原計劃返回北京,但航班被取消。他說,受疫情影響,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不少改變,适應這些變化是這段日子裡最有挑戰的事情。作為一位精益求精的教師,他對在線教學不無擔憂,尤其擔心學生的參與度會降低。亞當斯說,“總擔心他們受其他因素影響,上課不專心。真的很希望盡快恢複從前的教學方式,在教室裡講課。” 然而通過采訪學生,我們發現亞當斯的課程對學生充滿吸引力與挑戰。
亞當斯眼中的學生與教學
問:從2018年秋季學期到現在,你已在清華教學近一年時間。對比之前在美國教學經曆,可以談談你給世文學堂班學生的授課體驗嗎?
亞當斯:“我在清華的教學感受非常好!學生們非常勤奮懂禮,學習熱情高漲。我開過一門西方藝術史的基礎課程,以講授為主,縱覽從文藝複興至今的主流西方藝術流派、藝術家和他們的代表作。本學期我的課程涉及1849年至1950年的西方現代藝術,從法國藝術家居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和現實主義藝術講到上世紀中期的抽象表現主義。教學的難點在于我不太知道學生們關于西方藝術了解多少,這和在美國大學講授西方藝術史很不一樣,需要大幅調整課程内容和設計。”
學生眼中的亞當斯老師
讓學生印象很深的是亞當斯博士教學的難度。他們說, “這門課給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對我們的閱讀水平要求較高,每次作業都會要求讀30頁左右的藝術史評論文章,有的時候還有藝術作品比較的大作業”;“印象最深刻的授課方式就是每次上課都會列出針對閱讀材料的幾個問題讓大家開麥回答,于是不得不認認真真讀閱讀材料;我覺得這個方法很好地督促了我”;“很難,我們記筆記都來不及,需要錄音回去重聽,閱讀材料也比較難,有的時候單句也看不懂,全篇更看不懂;但是有付出才有回報,學得越痛苦收獲越大是真的。”
正如學生所說,課上師生的辛苦努力使學生收獲了知識、視野、思考方法。“印象深刻的就是他講了很多藝術家和他們的作品,開闊了我的視野,而且他會課前先讓我們閱讀跟這節課相關的論文材料,課上給我們每個人安排一個關于閱讀材料的問題回答,加深理解。我已經跟他上了兩學期了,感覺課程知識量非常大,有種一下子學到了好多的感覺”;“這門課雖然任務量大但确實可以收獲很多,上課很有條理,一百年間的現代藝術史流派講述得十分清晰,在介紹具體的繪畫作品時會與作家的哲學藝術思想和時代背景結合起來分析”;“聽他講話很享受;美術史修養很深厚,腦子裡裝了好多東西”。
學生談到印象最深的課程内容時說,“所有内容印象都很深,一定要數的話,第一是女權方面的内容,比如female nude和male gaze,第二是先鋒藝術,包括野獸派、立體派、風格派、未來主義、達達主義等等(因為自己學的話實在難懂,但是一旦學到了就會歎服,它們的思想和技法确實都很精妙)。”

亞當斯博士2020年春季學期網絡教學留影
在訪談中,幾位學生也由衷稱贊亞當斯老師在教學中耐心細緻的态度。“我們交上去的作業會認真批改并給予修改建議,課外問答(office hour)時也會在耐心解答我們問題後提出對我們的期待”;“和上個學期相比,這個學期可能因為線上授課,感覺講的更細,聽得也更仔細了”。
哈裡森.亞當斯的課程給學生高難度、高強度卻收獲滿滿的體驗,使得身在家中的學子能夠随着他的講述,進入寬闊的世界,探索藝術與哲學,提升思維與表述能力。雖然因疫情相隔半個地球,師生間在線如晤,切磋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