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在熱愛中追尋成長的意義——學生代表袁舒在2020年本科生畢業典禮上的發言

時間:2020-06-23 12:55:03

畢業生代表袁舒發言 石加東 攝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友、來賓,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我是人文學院beat365的袁舒,非常榮幸能夠作為2020屆畢業生代表在這裡發言。
今年的畢業季注定是終生難忘的: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讓我們本科階段的最後一個學期變成了線上學習;疫情的反複不定,也讓返校計劃一波三折。雖然無法全員回到魂牽夢萦的清華園,但我們依舊能在這樣特殊的時刻雲上相聚,對本科生活進行一場别開生面的紀念和道别。在這裡,請允許我代表全體2020屆本科畢業生,向曾經教導、陪伴和幫助我們的師長們、親友們,以及在疫情期間,為我們的學習生活提供保障的各界人士,表達最真誠的謝意:謝謝你們!
回想初入清華園的印象,應該是“大”,大到我不得不開着導航尋找上課的地點,在一教、三教、六教裡尋尋覓覓。而當我逐漸熟悉了這座園子,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清華真的很“大”,大到可以承載我所有的夢想,也大到即使在自己最自信的領域,也能找到更多的強者。因此,我的内心也一度在這座巨大的園子裡迷失了方向。
找尋方向的第一步,是靜下心來,專注當下。還記得大一小學期時初次接觸莎劇《麥克白》原文,來自遙遠時空的古老英語,讓我隻能對照着詞典艱難閱讀;大二口譯課練習交替傳譯,30秒演講45秒翻譯,我卻總是大腦空白、舌頭打結,說不滿這不足一分鐘的時間。但當我選擇放下對成績的執着,隻專注于當下:薄薄的一本莎翁原著,在寫滿了筆記與批注後,總算被我攻克;3分鐘的英文演講,花上數十倍甚至更多的時間反複練習,也能流暢地傳譯。這個過程是艱難的,但沉浸其中的我,卻在專注與踏實之中,體會到内心的甯靜所帶來的巨大力量。這種力量,也伴随着我在往後的日子裡笃定前行。
第二步,是追尋熱愛,堅定不移。清華之“大”,也在于它的課堂不僅局限于校園之内,更在廣闊的社會之中。四年學習之餘,我先後參與了大大小小18個社會志願公益項目,累計志願服務工時743小時,更與“一帶一路”倡議結下了特别的緣分。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和2019年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中,我都作為志願者參與了會議的前期籌備和現場服務工作。當我看到外賓在同傳翻譯中頻頻點頭、甚至輕輕鼓掌表示贊同;當我看到中非雙方的小企業家在交流會上互換聯系方式以期後續合作,我都直觀地感受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給大到世界與國家、小到每個個體帶來的機遇與平台;而當中非兩方企業家在我簡單交替傳譯的協助下順暢交談,當古巴随員對我的服務表示感謝和贊賞時,我也為自己能有幸參與其中并發揮小小的作用而感到與有榮焉。這些志願經曆,讓我與“一帶一路”倡議産生了聯結,在近距離了解後,我對“一帶一路”産生了極大的認同和向往,更萌生了希望繼續深度參與其中的念頭。因此,當我了解到學校的“深耕計劃”能夠提供在“一帶一路”沿線的中資企業工作兩年的機會時,我堅定地選擇成為“深耕”一員,在畢業後前往肯尼亞工作。
第三步,是心懷家國,行勝于言。清華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個人的成長,更在一次次家國大事的浸潤中,培養我們内心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愛國心。2019年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4200餘名清華師生通過遊行方陣、合唱、志願服務等方式參與這一盛事,我也有幸成為其中一員。我們每個人所做的并不是高難度的事情,但每個人的力量彙聚起來,就共同凝聚成祖國70華誕的燦爛光輝。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全體清華師生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在線教學的方式确保教學工作和學習任務如期推進。不少同學還在學習之餘,積極參與社區疫情防控與宣傳工作。我也在全力确保線上學習不停步的同時,積極參與到返校期間的志願服務中。一次是舉國同慶,一次是共克時艱,我們深刻體會到“國是千萬家”:每個人在自己崗位上的堅守,都是對家的守護和對國的熱愛。因此,無論是2020屆每一位本科畢業生,亦或是未來無數的清華學子,我們都将勇擔使命,不負韶華!
回顧四年時光,從迷茫到堅定,成長就這樣悄然發生。清華之大,教會了我堅持内心的甯靜、堅定自己的熱愛和堅守家國情懷的初心。我想,這也是清華留給我們永不褪色的精神烙印,它們将伴随着我們在當下這個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乘風破浪,勇往直前!
謝謝大家!祝大家畢業快樂!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