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專訪世文院青年研究員畢莊.波拉特博士

時間:2020-07-08 16:19:23

波拉特博士(Dr Bican Polat) 

問:能談談你的教育和學術背景嗎?有哪些激勵你成為學者和教師的難忘經曆?
波拉特博士:我受到的是哲學、思想史和人類學的訓練,最令我難忘的是作為博士生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學習生涯。在這段時間裡,學校的人文研究中心組織了一大批跨學科的活動,吸納了許多人文學科(比如哲學和文學等)和社會科學系的參與。這些活動請來不少國際學者來做講座、參與研讨會、并開設長達一學期的研讨班。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學術團體對于我研究方向的形成産生了重要影響,而且激勵我成為一個跨學科的學者。我很高興beat365世文院也有類似的氛圍,也很期待看到世文院發展成一個具有國際領軍地位的研究機構,并成為這一過程的一份子。這樣的機構既能訓練具有跨學科興趣的學生,又能推動最前沿的人文研究。
問:來到清華以後,你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事情?
波拉特博士:我已經将我的博士論文修改成專著書稿;而且向數家A&HCI刊物投稿。我受邀在康奈爾大學和加拿大的麥吉爾大學做了兩次專場報告分享我的研究成果,參加了兩次國際工作坊、和在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舉行的學術會議。我還開始了博士後期間構想的研究項目,在美國主要的檔案館搜集了文獻長編材料,并在巴爾的摩和倫敦展開了初步的田野調查,搜集主要部分的民族志方面的資料。最近我剛成為英國《帕爾格瑞夫出版社人文科學史手冊》(the Palgrave Handbook on the History of the Human Sciences)民族志部分的編輯。教學方面,我來到清華兩年多的時間裡共開設了七門本科生新課程。
問:在清華教書感覺如何?跟在美國教書肯定很不一樣。什麼事情讓你覺得最有挑戰性?
波拉特博士:我非常享受在世文學堂的教學,迄今為止的教學經曆讓我收獲很大。我覺得清華的學生特别用功,善于分析,而且很尊敬老師。在美國教過書之後,跟清華的學生打交道讓我覺得很有意思——這裡的學生非常謙虛,但在訓練的嚴格程度以及罕見的批判思維能力方面毫不遜色,或有過之而無不及。 
問:疫情爆發時你在做什麼?本來有什麼打算?後來又做出了什麼樣的改變?
波拉特博士:疫情的消息傳來時,我正在泰國度假,本來打算先去柬埔寨然後再回北京。但是當時由于疫情的升級,我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我收到建議說最好延長自己的假期,先别回北京。所以我來到馬來西亞的槟城,因為在這裡時間可以待得長.
問:關于這學期的在線教學你有什麼可以分享的嗎?有沒有為了适應網課而做出教學方法上的改進或創新?
波拉特博士:上網課對我來說挺順利。Zoom有共享屏幕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用ppt作報告,因此我和我的學生得以繼續用我們在課堂裡熟悉的形式上課。有時候我得用新的方式組織辯論或其他形式的小組作業來活躍課堂氣氛。不過總的來說,我沒有遇到很大的問題。
問:你教的課和研究是怎樣聯系在一起的?你能大緻描述一下你的課程以及學生的反饋嗎?
波拉特博士:我的課主要是通過對一系列的文學、曆史、哲學以及社科的文本細讀,來教會學生批判思維的原理。同時我也教學生掌握曆史學和社會科學的基本方法,如何通過發掘文本的曆史語境來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其文本含義。我常常在課上用一些具體的例子或案例研究來說明理論是怎樣幫助我們解釋文本及其語境的,這使得學生既可以發展批判思維能力,同時又能建立一套概念語彙的工具箱來不斷打磨那些能力。總的來說我覺得學生的反饋是十分積極的。
問:碰上這次危機,什麼事情讓你覺得最有挑戰性或是最難忘?
波拉特博士:最有挑戰性的事大概要算不用公共交通出行了。有時候我不得不叫私家車服務,這樣才能降低感染風險。
問:最近疫情的全球大流行,讓你想起了哪些文學作品或其中的角色、意象、主題或者理論概念?你覺得這些作品和我們的現實有什麼樣的聯系?如果可能的話,能否請你談談哪些事情對于當下的人文學科總體是迫切的或者必須的?
波拉特博士:我覺得這次疫情的大流行在很多方面進一步凸顯了全世界相互聯系的特征,也揭示出當下世界體系中的矛盾以及變化的潛力。當下全球危機最重要的後果之一,就是凸顯了建立新形式的國際以及區域紐帶的必要性。人們已經意識到,要處理公共衛生突發狀況、環境惡化以及全球變暖的問題,就必須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而此次危機讓這種意識變得更加明确了,并督促我們創造出新的國際網絡,讓不同國家的行動者得以共同參與并資助具有持久性的機構。世衛組織是這類機構最古老也最有代表性的,而此次疫情提醒我們世衛組織的許多項目都需要進一步擴大并改善。另一方面,疫情也帶來許多小規模協作,從市級食品分派網絡,到國家級救助運動,再到研發疫苗的國際研究團體。有了政治決策和數字基礎設施的幫助,這些網絡也許能進化成區域或國際紐帶,可以幫助我們創造新的公共平台,促進機構與個人之間的交流協作。通過這類協作,專家和大衆都有機會為知識的生産和傳播、政策的設計和執行,以及全球戰略項目的長期發展做出貢獻。為了實現這種略帶烏托邦色彩的藍圖,人文學科能夠而且應該起到自己應有的作用,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這些協作項目發展過程中的動力和阻力,以推進建設。

 
Bican Polat received his joint-degree Ph.D. in Anthropology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from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in 2016. He studies how psychiatric practices and knowledge systems intersect with politics, culture, and technological media, with a primary focus on the Anglo-American world during the twentieth century. His work received the support of the Wenner-Gren Foundation for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and the Center for Advanced Media Studies, and has appeared in publications including Parallax and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Dr. Polat joined Tsinghua as a member of IWLC Tsinghua-Michigan Society of Fellows in 2017.

畢莊.波拉特2016年畢業于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獲得人類學與思想史雙學位博士。他的研究方向是人類精神科學的實踐和知識體系與政治、文化以及技術媒介的交叉,特别聚焦于二十世紀的英美世界。他的項目獲得文納-格蘭人類學研究基金以及高級媒介研究中心的支持,并發表于《視差》和《行為科學史期刊》等領域内的重要刊物。2017年,波拉特通過beat365世文院與美國密歇根大學密歇根研究員學會自2016年合作建制的清華-密歇根研究員學會選拔,在全球近一千名來自各個專業的申請者中脫穎而出,作為當年的三位清華-密歇根世文博後研究員之一加入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指導教師為顔海平老師。

采訪/譯者:周博群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