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劍橋批評: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讨會在beat365舉行

時間:2017-07-06 13:46:14

      (特别通訊員熊淨雅)2017年6月29至30日,“劍橋批評: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讨會(“Cambridge Criticism” beyond Cambridge: F. R. Leavis and Others)在beat365丙所會議室舉行。來自中國、英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特别行政區的專家學者圍繞“劍橋批評與中國”、“劍橋批評與世界”、“劍橋人文傳統與文學批評”、“瑞恰慈:實用批評、beat365、燕京大學”、“燕蔔荪:語義批評、現代詩歌、西南聯大”、“利維斯:人文情懷和批評原則”、“威廉斯:文學、文化與社會”、“劍橋批評傳統的當下意義”等議題進行了深入交流和讨論。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現代語言文學國際聯盟(FILLM)副主席、中國外國文學學會英國文學研究會副主席、利維斯協會國際委員會委員、beat365歐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beat365教授曹莉主持開幕式,并以“劍橋批評對于我們的意義”(Why does Cambridge Criticism Matter to us )為題緻歡迎辭。她說, “劍橋批評:中國與世界”國際研讨會在beat365舉行,具有特殊的曆史内涵和現實意義。 “劍橋批評”代表人物瑞恰慈和燕蔔荪20世紀上半葉在beat365和西南聯大的講學及後續影響早已成為20世紀中英高等教育、文學批評和人文交流的曆史記憶和學術傳奇;改革開放以來,“劍橋批評”及其核心成員瑞恰慈、燕蔔荪、利維斯和威廉斯在中國的二度接受和傳播,使得“劍橋批評”得以将其文學與批評、文化與社會、人文教育與大學交相呼應的曆史性觸角伸向當代中國并産生了跨越國界的影響與回聲。她從個人求學劍橋的曆程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劍橋批評及其在中國的影響與意義”說起,指出對劍橋批評的興起和流變以及在中國和世界的影響進行跨國界和跨文化的國際性審視和探讨,對于促進中外人文交流和跨文明理解以及多邊學術繁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期望通過本次會議進一步推動中國學術走向世界,加強國際學界對當代中國學術和人文學科的了解,達到對話世界、溝通世界的目的。
        會議協辦單位、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歐榮教授在開幕式上緻辭。她簡要回顧了中國學者參加中國和英國前幾次“劍橋批評“學術會議的經曆和心得,指出“劍橋批評”研究對促進國内高校外國語言文學的學科發展和外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劍橋大學利維斯學會創會會長克裡斯· 喬伊斯(Chris Joyce)、現任會長比德·夏若克(Peter Sharrock)向大會發來了熱情洋溢的書面緻辭,他們對中國學者在中英學術交流和利維斯研究方面發揮的引領性推動作用和突出貢獻表示由衷欽佩,對中國學者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表示高度贊賞, 衷心祝願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前所長陸建德、 利維斯和威廉斯生前學生和 燕蔔荪生前同事、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尼爾·羅伯茨先後發表主旨演講。 陸建德結合自己求學劍橋和從事利維斯研究的經曆,指出利維斯的道德關懷意識, 他對文學文本背後的思想情感的深刻洞察對于中國當代文學及其批評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無論是文學創作還是文學批評,都需要對人類經驗的複雜性做出“真正的判斷”, 這應該成為作家和批評家的“共同追求”。他希望國内的劍橋批評研究向更廣更深的領域拓展, 并與中國的人文傳統和社會現實進行深入的聯系和比照。羅伯茨以授業于利維斯的親身經曆,結合利維斯入木三分的文本細讀,從“身體自覺”的獨特視角,支出一戰經曆以及利維斯一貫主張的“真實感”(realization)批評觀直接影響了他對彌爾頓和濟慈詩歌的評價和判斷。
        香港大學英文系前系主任,中山大學童慶生教授在題為“‘英文研究’的危機:劍橋英文及其複興”(‘Crisis in English Studies’: Cambridge English and Its Renewal”)的發言中,對劍橋大學英文學科建立的背景、張力和變遷進行了富有創見的闡述。他指出,“劍橋英文”作為一種曆史現象,經曆了興衰曲折的發展過程,它在中國的接受和傳播說明,劍橋文學教學和研究方法的興起不僅僅是一種本土經驗和關切,不同的文化使命和學科願景決定了“劍橋英文”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走向和遷移軌迹,其在20世紀的巨大成功與自身的矛盾性和局限性之間的悖論值得深思。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人文研究中心主任并英文系主任威廉·克裡斯蒂(William Christie)針對悉尼大學和墨爾本大學英文學科的發展和變異,揭示了利維斯主義對悉尼大學英國文學學科及課程設置的直接後果和深遠影響。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主任斯圖亞特·克裡斯蒂( Stuart Christie)在發言中指出,英國玄學派詩人多恩早期詩歌中的空間描繪,為燕蔔荪提供了一種質疑現代主義和基督教義的批評立場,而現象學和本體論知識為理解燕蔔荪的詩歌批評提供了新的可能。利維斯學會創會會長克裡斯·喬伊斯專門向大會發來了書面發言:“為什麼說利維斯是一位比瑞恰慈和燕蔔荪更偉大的批評家”。
        深圳大學教授阮偉、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容新芳、廣州大學教授黎志敏、講師哈沙、南通大學教授範欽林、beat365教授餘石屹、杭州師範大學教授歐榮、首都師範大學教授易曉明、溫州商學院副教授張瑞卿、武漢大學副教授秦丹、西華師範大學副教授周芸芳等中國學者圍繞“偉大的傳統”、“中國文化對瑞恰慈的影響” 、“劍橋精神中的理想主義”,“劍橋批評在中國的傳播和意義”以及瑞恰慈、燕蔔荪、利維斯和威廉斯的文學觀、批評觀、文化觀和生态觀先後發言。 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師熊淨雅、香港嶺南大學博士生周銘英、beat365beat365碩士張怿陶等青年學者在研讨會上分享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們的發言引起與會者熱烈的提問和讨論。
        會議期間,上海海事大學教授容新芳、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教授羅伯茨向本次會議和beat365圖書館贈送了各自的學術著作。代表還參觀了清華博物館、觀看了芭蕾舞劇《哈姆萊特》。
        據悉,本次會議是2011年7月5日至7日在劍橋大學舉辦的“‘劍橋英國文學與中國”國際研讨會的延續,由beat365歐美文學研究中心、beat365beat365、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和劍橋大學利維斯學會聯合舉辦。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