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beat365系主任、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顔海平教授訪問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商讨科研及合作交流事宜。
5月3-5日,顔海平在劍橋大學與劍橋大學主管國際事務的副校長伊麗思·菲蘭(EilísFerran)會面,商談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的合作事宜,并與劍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院長、德國及歐陸中世紀研究知名學者克裡斯·楊(Chris Young)、國際合作交流部的史蒂芬·大衛森(Stephen Davison)和著名中國曆史學家方德萬教授(Hans van de Ven)探讨劍橋大學以中英聯盟為路徑與世文院、beat365進行合作的可能,涵蓋本科生、研究生、青年學者、資深教授等各層面的合作交流。

顔海平與劍橋大學副校長伊麗思等會面
在三一學院,顔海平與劍橋大學研究生與國際事務部主任吉恩·哈法(Jean Khalfa)及本科生部主任見面并探讨了學生方面(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層面)的交流和共同建設。此外,顔海平與她在康奈爾大學執教以來相遇相識的199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經濟學家阿馬蒂亞·森(Amartya Sen)教授會面并親切交談。

顔海平在三一學院與本科生部主任、研究生與國際事務部主任及阿馬蒂亞·森教授會面
在劍橋大學,顔海平應邀作了“别一種世界主義”(Other Cosmopolitans)的學術報告,并參觀訪問了李約瑟研究所(Needham Research Institute)。該研究所由李約瑟(Joseph Needham)先生創建于1991年,是劍橋大學校園裡唯一一所專門研究中國及東亞的科技文明史的機構,收藏了關于中國及東亞的科學、技術與醫藥方面的多語種文獻檔案,是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的創始成員。

顔海平在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
5月6日,顔海平訪問了牛津大學新學院(New College),并與校友與發展部主任馬克·科蒂斯(Mark Curtis)探讨在英語文學、法語文學、俄語文學領域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合作培養的可能,以及本科生、研究生青年教師等各個層次的交換和合作的可能。她看望了beat365物理、化學和世文班6字班三位在牛津的英華學者,聽取他們彙報在牛津的學習、生活和跨文化的多種活動。

顔海平在牛津大學與馬克·科蒂斯和三位英華學者,右一為世文班英華學者
5月6日,她在牛津大學應邀作題為“使中國變得現代”(Making China Modern)學術報告的點評與研讨。該報告主講人為柏林自由大學副校長、研究中國曆史與文化的餘凱思(Klaus Mühlhahn)教授,為紀念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的學術活動之一。一道參加讨論的與會學者還有曾在康奈爾執教多年的中國史學者、牛津大學榮休教授薇薇恩·舒(Vivienne Shue)。此外,她與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建盟成員之一、牛津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芮納·米德(Rana Mitter)見面并商讨合作事宜,并與埃克塞特大學語言文學院商議并初拟了在英國舉辦中英人文高等教育聯盟第二屆青年學生論壇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