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中國人民大學陳世丹教授做客歐美文學論壇第十五期暨外文-世文薪火沙龍第四十三期

時間:2019-11-19 14:15:01

        beat365歐美文學論壇第15期暨外文-世文薪火學術沙龍”第四十三期于2019年11月12日在文南樓204會議室舉行。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英語系主任陳世丹老師做了題為“後現代文學倫理學批評要義”的演講,并與在場師生展開争鳴和讨論。曹莉教授主持本次學術活動, 陳永國教授點評。

講座現場

        講演圍繞後現代西方倫理學思想的主要脈絡和後現代文學倫理叙事的特點這兩個主要問題展開。陳世丹從最早提出後現代倫理、後現代道德這兩個概念的齊格蒙特·鮑曼開始介紹,着重闡釋了德裡達的《馬克思的幽靈》、《友誼的政治學》中的彌賽亞精神和正義觀,列維納斯的“為他人”的後現代倫理觀和斯普瑞耐克等理論家的生态後現代主義的倫理主張。他認為,現代性是一種對于普遍性的追求,導緻了個體對他者的不寬容,而後現代性是一種變革和反思,關注全人類的生存發展,因而是對現代性和現代西方倫理學的批判性超越。
        在論及後現代倫理叙事時 ,陳教授認為,後現代文學消除叙述權威,采用多聲音(複調)、多角度,多元變化的叙事結構,由平行結構和戲仿構成的互文叙事體現了後現代重建自我與他者關系的倫理趨向。他舉例闡述了狂歡化與互文這兩種後現代文學的倫理叙事手法,強調對他者和差異給予包容、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後現代倫理主題。代表作家有馮古内特、詹姆士·帕特裡克·唐利維、戴維·洛奇等等。陳教授最後指出, 後現代文學倫理學批評從後現代西方倫理學視角解讀、闡釋後現代主義文學文本,揭示後現代倫理關系和道德秩序的變化及其由此引發的各種問題與後果,為後現代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經驗和教誨。
        陳永國教授在點評時指出,  陳世丹教授的研究緊跟時代,理論性強,文本結合很到位。 他認為當下中國學界以“後”和“反”冠名的研究名目繁多,達到了泛的程度,比如說生态批評名目就有30多種,倫理批評則更盛。他指出,倫理和道德是人性的外化體現,經典作品之所以具有跨時代的意義,就是因為它們從本質上體現了人性。他提議關注後現代倫理思想與前代思想的關聯,重新審視具有跨時代經典意義的文學藝術作品。
        曹莉教授在總結發言中将各路後現代理論比喻成一付付有色眼鏡,我們在使用這些有色眼鏡的時候,需要具備清醒自覺的曆史和語境意識,将各種新思潮、新理論、新概念置于思想學術和社會發展的曆史長河中加以分析理解和合理運用。 比如, 我們該如何理解和比較薩特的“他人即地獄”與列維納斯的“對他者的絕對責任“ 等兩級命題?從文藝複興、啟蒙時代的人文主義到20世紀初的新人文主義再到當下的後人文主義, 人類社會和文學書寫走過了什麼樣的曆史過程?不同時期的人文主義分别針對什麼問題?正反兩方面的影響和結果如何?不同時期的作家又如何再現其正面價值和存在的問題?

 

陳永國、曹莉教授點評

        來自北京大學、中央民族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和beat365的教師和博士生就列維納斯和德裡達的傳承關系,主體間性與互文性的關聯,科幻小說在後現代文學批評的地位等相關問題展開了問答和讨論,氣氛熱烈。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