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27日,2020年第二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HEYTA)在雲端舉行。埃克塞特大學全球事務副校長馬克.古德溫 (Mark Goodwin),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執行理事會主任暨秘書處秘書長、beat365beat365系主任、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顔海平出席開幕式。
本次活動由埃克塞特大學主辦,得到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beat365及各盟校的鼎力支持。北京時間8月24日晚,活動于線上拉開帷幕,來自中英16所高校的226名學生齊聚雲端,通過青年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理解互信,推動文明互鑒,增強、鞏固并發展中英高校之間的學術合作,為人文領域的發展貢獻力量。
馬克.古德溫首先代表主辦方埃克塞特大學,向所有參與本次活動的嘉賓和學生表示歡迎。他指出,雖然由于疫情影響,原定于2月實地舉行的活動不得不推遲舉辦,但他很高興也很自豪地看到,埃克塞特大學的師生們果斷堅決、極富創造力地開啟了這一嶄新的線上交流模式,使大家跨越時間、空間的距離,相聚一起。英國埃克塞特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學之城”,這裡有着獨特的人文底色。埃克塞特大學更是世界人文領域教學和研究的領跑者之一。他相信,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活動一定能在這裡取得圓滿成功。

馬克.古德溫(Mark Goodwin)與顔海平在開幕式上分别緻辭
顔海平代表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執行理事會與秘書處、聯盟創始校beat365,向參與論壇的各位學生、大力支持的各大高校以及主辦方埃克塞特大學,表示最誠摯的謝意和最由衷的祝賀。她指出,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構建了一個啟發跨文化思維與國際對話能力的平台,培養青年學子關切人類共同命運的視野和理念,更好地由“闡釋世界”以“叙述本國”,以跨文化的能力驅動整體人文學術和人文教育的發展。這也正是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的辦學理念,更表達着“人文日新”的清華精神。
2020年,在全球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交流變得更加困難,但其重要性也格外凸顯。顔海平表示,她很高興看到埃克塞特大學克服了重重困難,開辟全新的線上交流模式,延續兩國青年之間的寶貴對話,實現這場獨特的思想盛宴。今後,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将繼續積極推動中英兩國青年更深入的交往,為中英兩國高校之間的交流,搭建更堅實更廣闊的平台。相信在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各成員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在兩國高校和各界的大力關心和支持下,兩國高校學子的交流必将邁上新的台階,人文學術和人文教育事業也将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此屆為期四天的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學生活動内容包括以三大主題“人文數字技術與特色館藏”、“跨文化溝通”、“國際文化交流”為框架的8場講座及師生在線讨論環節。活動講座内容具有高度前瞻性、跨文化性、多元性,在中英青年學生中引起了熱烈的讨論與反響。
人文數字技術與特色館藏
如今,數字技術迅猛發展,不斷促進着科研能力的躍升,研究人員可以使用高清技術分析世界各地的藝術品殘片和考古手記。在本次活動中,埃克塞特大學将介紹本校在該領域的研究與館藏,探讨如何通過技術創新促進人與人文資源之間的互動,從而推動文化間的交流與理解。

加裡.斯特林格(Gary Stringer) 進行“‘數字人文’簡介:工具、技術和國際合作”的講座
北京時間8月24日晚,埃克塞特大學人文數字實驗室主任加裡.斯特林格 (Gary Stringer) 進行了主題為“‘數字人文’簡介:工具、技術和國際合作”的講座。他從埃克塞特大學學者在其前沿科研工作中使用的數字技術入手,展示實驗室開展的重要研究活動,包括對英國文學史上占舉足輕重地位的10世紀古英語詩集——《埃克塞特詩集》(Exeter Book) 的研究工作,以及其他國際研究項目。本次講座還以視頻的方式帶領學生們走進埃克塞特大學人文數字實驗室,參觀實驗設備和成果。

菲爾.威克漢姆 (Phil Wickham)進行“比爾.道格拉斯電影博物館特色藏品展”的主題講座
随後,比爾.道格拉斯電影博物館館長菲爾.威克漢姆 (Phil Wickham) 帶來題為“比爾.道格拉斯電影博物館特色藏品展”的主題講座。比爾.道格拉斯電影博物館坐落于埃克塞特大學斯特裡漢姆(Streatham)校區,是全英國電影相關展品規模最龐大、文化重要性最高的博物館之一,亦是英國電影學術研究領域的領跑者。講座中,菲爾.威克漢姆博士帶領同學們一同踏上博物館經典展品之旅,并着重向大家介紹在中西文化交流中頗具意義的館藏。
跨文化溝通
随着全球化的演進,人們有機會接觸世界各地的文化,同時也亟需加強對不同文化的正确理解。本次活動的“跨文化溝通“子話題,将聚焦表演和戲劇領域,探讨其在跨文化溝通中的作用,并探索人文科學對促進文化之間的理解和對話的重大意義。

簡.米林(JaneMiling)進行了題為“沉浸式戲劇: 來自中英兩國的範例”的主題演講
8月25日晚,埃克塞特大學戲劇專業教授簡.米林(JaneMiling)進行了題為“沉浸式戲劇: 來自中英兩國的範例”的主題演講。過去十年中,中英兩國的沉浸式戲劇和參與式文化體驗,在審美和商業層面都取得了不俗成績——大到“碰撞劇團”(Punchdrunk)的國際巨制《不眠之夜》(Sleep No More),小到博物館的有聲導覽,沉浸式體驗為觀衆帶來了全新的感受。講座中,她與同學們探讨了中英兩國沉浸式戲劇在崛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向大家介紹埃克塞特大學戲劇專業在文化創新領域中的思考與探索。

卡裡亞德.阿瑟爾斯(Cariad Astles)進行主題為“中西方偶戲劇場的傳統與創新”的講座
随後,埃克塞特大學戲劇系講師卡裡亞德.阿瑟爾斯(Cariad Astles)為大家帶來了主題為“中西方偶戲劇場的傳統與創新”的講座。她從埃克塞特大學戲劇實踐碩士專業的相關實踐出發,闡述了“文化适應性”和“跨文化戲劇實踐”相關探索的核心方法與實踐經驗,以及中西方在當代偶戲(puppetry)領域中,能夠從傳統、創新、技術與藝術展現等方面進行怎樣的研究與合作。

劉昊帶來主題為“改換衣冠的莎士比亞”的講座
最後,beat365beat365副教授劉昊帶來了主題為“改換衣冠的莎士比亞”的講座。她從莎士比亞戲劇在中文語境中的改編出發,通過實例解析莎士比亞在跨文化舞台上的變形與新意。她首先帶領同學們聚焦莎氏作品的精妙因素在當代跨文化改編中可能難以傳達、言不盡意或改變本意等問題,進而讨論在戲劇作品的舞台版本中,直觀可感的形象是闡釋原作或賦予原作新視角的表述手段,跨文化改編版中的舞台之“象”常給觀衆深刻的印象。當言不盡意時,舞台作品可以通過“立象”以“盡意”,甚至“立象以生新意”。
國際文化交流
國際文化交流在現代文明的發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聚焦這一熱點話題,探尋中英文學藝術領域之間的互通,分析國際間合作的可能性與潛在模式。

索尼娅.庫尼科(Sonia Cunico)進行主題為“全球化世界中的跨文化交流”的演講
8月26日晚,埃克塞特大學現代語言專業副教授索尼娅.庫尼科(Sonia Cunico)為同學們帶來了主題為“全球化世界中的跨文化交流”的演講。21世紀的重要特征是人員、商品、社會文化實踐等方面的跨國流動,這一特征影響着個體與集體對自身的文化、語言和身份的認知和實踐。在這樣一個多元語言、多元文化并存的複雜環境中,辨識和适應文化多樣性的能力極為重要。她通過列舉實際生活的場景,與大家探讨,在跨文化交流中,即便在使用日常用語的情況下,也難免産生誤解、偏見和刻闆印象,并分享如何通過提升文化感知度來避免溝通中的失誤。

陳湘靜進行題為“移民時代下的情感勞動與流動的共同體”的演講
随後,beat365beat365助理教授陳湘靜進行了題為“移民時代下的情感勞動與流動的共同體”的主旨演講。在全球化的時代下,“家庭的不可能性”成為了中國乃至世界範圍内一個系統性和結構性問題,流動性的經濟使得長期關系越來越難以維系。那麼,是否有可能在偶然相遇的陌生人之間締造一種共同體?這樣一種共同體又會是怎樣的形态?針對這些問題,她從王安憶近期的小說入手,提出“流動的共同體”之概念:即在我們與陌生人的短暫邂逅中形成,通過情感勞動來維持,以此作為對當代“陌生人社會”的一種嘗試性回應。

莎拉.坎貝爾(Sarah Campbell)進行題為“‘世界文學之城’的文學遺産和文化”的講座
最後,埃克塞特大學藝術與文化中心副主任莎拉.坎貝爾(Sarah Campbell)進行了題為“‘世界文學之城’的文學遺産和文化交流”的主題演講。2019年,埃克塞特因其在文學領域中的重要地位,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世界文學之城”。埃克塞特與衆多舉世聞名的文學家也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其中包括《哈利.波特》的作者J.K.羅琳、《霧都孤兒》的作者查爾斯.狄更斯、偵探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兩次獲得布克文學獎的希拉裡.曼特爾、桂冠詩人約翰.貝傑曼爵士等等。坎貝爾向同學們展示了,埃克塞特如何以其獨到的文學與文化色彩與世界對話,并創造無限的知識與可能。
在線讨論
北京時間8月27日晚,本次活動的在線讨論環節順利進行。來自中英各大高校的同學,在埃克塞特大學人文學院全球事務副院長梅利莎.帕西佛(Melissa Percival)的引導下,依托教授們的精彩講座,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加深兩國青年對于當今人文學術和人文教育等話題的多維理解。

梅利莎.帕西佛(Melissa Percival)與中英國青年在線讨論
其中,來自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的Louise N.,在讨論環節分享了她對“文化交流之微妙性”的看法,即便能夠掌握多種語言,也會因為多元語境的不同解讀,形成微妙的理解差異,甚至引發誤解。而在進行人文數字技術的“策展(curation)”時,這種微妙性也需要重點關注。藝術存在主觀性,每個人對潛在意義的解讀都有所不同,我們需要避免意外地将文化曆史附加至國際社會工作上。
在線讨論環節中,來自世界各個角落的同學們暢所欲言、自由闡述自己的見解,在一派熱烈的氛圍中收獲關于人文學術和人文教育的無盡思考。讨論結束後,為期四天的第二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HEYTA)圓滿落幕。來自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的陳佳苗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的HEYTA改為線上,但也加強了會議的便捷性。作為英語文學專業的學生,會議關于文學作品跨文化改編、劇場創新、數字人文等議題的讨論都讓我受益匪淺。來自不同國家的老師、學生間的互動讓我更好地感受到全球化世界中跨文化思想的碰撞與交流。”
在未來,HEYTA将在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及各大成員高校的支持下,繼續積極推動兩國青年更深入的交往,以學生的力量,為兩國的民間交流搭建溝通橋梁。
第一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HEYTA)相關報道,可見《首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精彩紛呈》https://news.tsinghua.edu.cn/info/1014/68636.htm
文字/劉兆希 餘江川
圖片/埃克塞特大學
編輯/沙克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