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beat365歐美文學論壇第19期舉行

時間:2020-12-01 14:59:45

《巴門尼德》:柏拉圖的“神聖喜劇”——“一”的降臨與帝國的命運

2020年11月26日下午,beat365歐美文學論壇第19期在主樓212會議室舉行,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源教授作了題為“《巴門尼德》:柏拉圖的“神聖喜劇”——“一”的降臨與帝國的命運”的學術演講。論壇采取線上線下融合模式,來自全國各高校和學術團體約300餘名師生聆聽了講座并參與讨論。

首先, 張源教授提出文學研究要回歸最基本的情節,人物,結構,叙事,懸念,反諷,人性和情感。《巴門尼德》是柏拉圖最精純艱深的哲學對話,通過講述對其文學性的研究,張源教授展示了比較視域下的文學與思想史研究方法及其對文學研究的長期思考。

張源教授

張源教授認為,柏拉圖對話并非單純的哲學對話,而是以文學手法、結合曆史背景,帶着政治關懷寫就的哲學對話。如果讀不懂柏拉圖的文學,也就無法真正理解他的哲學。原因在于,柏拉圖對話大多具有戲劇必備的各種要素:時間、地點、鮮明的人物性格、微妙的人物關系等等,同時柏拉圖的寫作充滿反諷,如果不仔細分析其文學特征,在面對不同的人和語境時常常會碰到自相矛盾的觀點。柏拉圖對話作為人類智識巅峰文本之一,張源教授提出整全的解讀策略,各學科各領域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向上攀援,最後彙聚到頂峰,方見整全的視野。

整全思維的另一要求就是要把單個文本放到作家全部作品中來看,觀察其在整個結構中的相對位置,才能确認其在整體中的意義。張源教授将整個柏拉圖對話視為一場題為《雅典帝國的衰亡》的曆史大劇。時間始于公元前454年,正值雅典帝國登上世界巅峰,也是巴門尼德(當時65歲左右)奔赴雅典向蘇格拉底傳授哲學之年,終于公元前387年前後——雅典從此再無重返巅峰之可能,巴門尼德與蘇格拉底的對話從雅典傳至(波斯統治下的)小亞細亞地區。《巴門尼德》既是整部曆史大劇的開端,其三重轉述又構成了整部曆史大劇的尾聲。

張源與曹莉教授

接着,張源教授帶我們進入《巴門尼德》的核心對話(127b-166c)。通過梳理,張源教授指出《巴門尼德篇》基本是按照阿提卡喜劇模式來寫作的,共有開場,入場,旁白,對駁,插曲,終曲等六個場次。在前面三場中,少年蘇格拉底莽撞大膽,向芝諾和巴門尼德關于“一”與“多”的論題發起挑戰。在第四場“對駁”——“論相”一場中,巴門尼德對蘇格拉底的“相”論接連進行了六次攻诘,使蘇格拉底折服,此為全劇主旨。六輪攻诘環環相扣,蘇格拉底此前所堅持的“相”論被推翻,隻留下了模型論這一唯一活口,此後在《理想國》中可見其成熟版本。在第六場終曲部分,巴門尼德關于“一”進行了令人炫目的八次/九次論證,對駁雙方達成和解。巴門尼德關于“一”的系列推論甫一證成旋即證僞,最終無一成立,消解殆盡,張源教授将這些假設視為理性對意見的反諷性模仿。同時,張源教授提醒我們閱讀《巴門尼德》時,一定要與巴門尼德的《論自然》對觀。張源教授最後總結點題:“《巴門尼德》是以喜劇的結構,描寫了最嚴肅的人類命題,即“有死者的意見”是如何經由邏各斯歸于“一”,最終飛升至不朽神界的神聖喜劇”。

陳永國教授點評

随後,主持人曹莉教授邀請beat365陳永國教授進行點評。陳教授援引美國著名學者格林布拉特教授在《莎士比亞的自由》開頭中所寫道的:“我想與死者對話”,提出我們要讓死者的意見與當下的情形聯系起來,發現讓人驚異的東西。這應該是我們學問的起點,在驚異的基礎上,去思考和解決問題。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尋找蹤迹的去蔽過程可能也是一個遮蔽的過程,真理總是離我們忽遠忽近,這是一個事實。

對此, 曹莉教授表示贊同。她說,張源教授的講座不僅帶領我們探秘柏拉圖最艱深的文本,同時還梳理了古希臘的人文傳統和文明進程,具有很強的啟發性;如果說《巴門尼德》是一場思想的遊戲,那麼這場思想遊戲最終指向哪裡?這種遊戲又是何種意義上的遊戲?對這些問題的進一步思考,是本期論壇的核心要義所在。 張源教授對兩位教授的發言進行了回應:柏拉圖的遊戲是在反諷地展示邏各斯論證自我消解的過程。《巴門尼德》論“一”部分就是一個關于邏各斯的遊戲,這場自我消解的遊戲向我們展示了人的命運,即人類無法憑借邏各斯獲得終極意義,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像巴門尼德那樣通過超越性的一躍直面真理,那便是曆史上的哲人巴門尼德在他唯一傳世的篇章《論自然》中講述的故事/秘索斯(mythos)所傳達的寓意。最後,張源教授提醒我們柏拉圖的理性論述處處是反諷的陷阱,《巴門尼德》就是一個典型,我們要懂得适時地停下來,不要落入柏拉圖狡狯的陷阱。

随後,線上線下的聽衆就柏拉圖對詩歌的态度,詩與哲學的争論,柏拉圖的“理式”和蘇格拉底的“相”論等問題與張源教授進行了深入的交流。最後,在熱烈的掌聲中,本期論壇圓滿結束。

合影留念

(歐美文學研究中心、歐美文學與批評理論學科群宇豪圖文供稿)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