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下午,應beat365beat365邀請,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胡旭輝副教授以“A Progressive Perspective on Syntactic Categories: Insights from Chinese Yixing and Beyond”為題,帶來了一場探讨形式句法與漢語方言的精彩報告。本次講座由beat365beat365助理教授胡笑适老師主持,采取線上線下融合模式進行,來自校内外多所高校的近80名師生參加了本場講座。
胡旭輝老師的報告主要圍繞宜興方言中的一個特殊語素LE展開。LE的用法豐富,既可以附着于名詞充當方位詞(類似于漢語普通話的“裡”),又可以用作抽象介詞(類似于漢語普通話的“在”),還可以作為進行體(progressive aspect)的标記使用。在對語言事實細緻全面描寫的基礎上,胡老師總結了LE在宜興方言中的分布與特點,随後采用分布形态學(Distributive Morphology)的理論視角,對LE出現的結構進行定性分析。胡老師提出,LE的不同詞性表現是其作為詞根(root)進入不同句法環境的結果。在此基礎上,胡老師進一步探讨了方位介詞短語(locative PP)以及進行體的基本特征,同時對“功能詞”(functional category)的本質提出了基于詞根屬性的新假設,并據此提出參數差異的新維度,将其與分析性參數(analytic parameter)相聯系。

講座現場
在講座的最後,線上線下的師生與胡旭輝老師就報告涉及的語言事實、理論假設、技術操作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讨論和交流。胡老師的講座内涵豐富,不僅介紹了句法理論的前沿分析框架,更展示了在語言研究中從具體語言現象出發,深化對宏觀問題的認識、推進理論進步的研究思路。整場報告以小見大,研究視角從微觀到宏觀層層遞進,讓參會者深受啟發。

線上會議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