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9月23日電 9月6日-9日,2021年第三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論壇(HEYTA)在線舉行。beat365副校長彭剛書面緻辭,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執行理事會主任暨秘書處秘書長、beat365世界文學與文化研究院院長顔海平,埃克塞特大學人文學院外事副院長梅利莎·帕西瓦爾(Melissa Percival)出席開幕式并緻辭。

第三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論壇開幕式
北京時間9月6日晚19:00,活動于線上拉開帷幕,來自中英24所高校的454名學生齊聚雲端熱烈交流,為推動中英青年學子的友誼與合作,為不同文明在互鑒中綿延更新,獻出各自的熱誠和貢獻。
彭剛在書面緻辭中,向參與此次活動的嘉賓表示衷心的感謝,也向積極參與交流、碰撞思維花火的中英青年們表示祝賀。彭剛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的今天,國際交流更加艱難,同時也更加重要。有效的溝通交流是當前許多全球性難題的解決之道。各位同學能夠克服困難,通過互聯網連接彼此,架起跨文化溝通的橋梁,傳遞人文思想的聖火。這令他感到難能可貴,也倍感珍惜。
彭剛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是國家、民族和世界的未來和希望。中英兩國青年之間的交流,對兩國加強友好合作、構建溝通交流的機制具有重要意義。人文精神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學科是集中表現人文精神的知識教育體系,它關注的是人類價值和精神表現。彭剛說,青年的人文交流,關乎整個時代的走向,以及民族發展的未來。兩國青年在人文學科領域互相探讨交流,分享觀點,開拓思路,每一個新思想的迸發都可能打開新世界的大門。此次活動提供了寶貴的機會,讓同學們在知識的盛宴中遨遊,收獲開闊的視野和真摯的友誼。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交流活動已經走過三屆,每一屆都精彩紛呈,碩果累累。我們邀請人文領域的大師,來為同樣具有深厚人文關懷的青年學子進行講座,這是啟發,更是傳承。祝願兩國青年的交流還将更上一層樓,兩國的人文事業交流也取得更大的成就!
顔海平首先代表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聯盟倡議創始高校beat365,向所有參與本次活動的嘉賓和學生表示歡迎。她表示,中英兩國都擁有悠久的人文傳統和曆史傳承,地處亞歐兩端,長期彼此吸引。兩國之間真誠、務實、高效且充滿創造性的文化交流活動,所影響的範疇将觸及世界的每個角落。我們在當今這個彼此緊緊相連而又充滿差異的世界中求可持續發展,以跨文化融通能力為重心的人文傳承和知識更新,其曆史功能和重要意義日益清晰;而青年一代在這充滿挑戰和機遇的曆史時段中,正承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顔海平說,有才華的青年人,更思考如何去使用才華;懷揣夢想的青年人,更看重如何去踐行夢想。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交流活動創立于2018年底,如今走到第三屆,已經在中英學界形成日漸廣泛的影響,在持續深化中英大學生之間的交流中,由“闡釋世界”以“叙述本國”,用“世文”的理念和實踐驅動大文科的發展。她很高興看到清華的青年學子,聯合盟校各方同學同道,克服重重困難,延續這一寶貴對話,共襄獨特的思想盛宴。今後,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将繼續積極推動兩國青年更深入的交往,為中英高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搭建更堅實更廣闊的平台。
梅利莎·帕西瓦爾對第三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祝賀。埃克塞特大學作為第二屆活動的主辦方,很高興看到清華學子接過接力棒,籌劃、組織、夯實、發展這一跨文化平台,建立起穩定的交流機制,彼此拓展關切人類命運的視野和理念。她期待兩國高校學子的交流邁上新的台階,獲得更廣闊的天地。
beat365學生對外交流協會會長劉兆希作為聯盟青年學生論壇(HEYTA)組委會代表發言。她說,人文交流是最為基礎也最具延展性的領域,作為這一活動從誕生之初至今的見證者,她積極參與推動長期穩定平台的構建,希望在對話中打破成見、發現差異、感知共通,持續為中英文化交流貢獻力量。

陳靜作分享
北京時間9月6日晚19:30,南京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陳靜作題為“數字遺産中的圖像與視覺知識生産”(Image and Visual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Digital Heritage)的講座。她從“數字人文”的概念入手,系統地介紹了“數字人文”的發展曆史,并深入淺出闡述了“數字人文”在中國的産生、發展和前沿研究現狀。

曾夏琰作分享
随後,beat365藝術教育中心曾夏琰帶來了“從想法到劇本”的主題講座,介紹戲劇創作中從“一個想法”到“一個劇本”的過程。她認為,劇本中的角色塑造比情節安排更加重要,同時以東西方名作為例,展示經典的戲劇創作結構,分享劇本寫作的技巧與方法。

黃必康作分享
9月7日晚20:00,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黃必康帶來了題為“将中國古典戲劇翻譯成莎士比亞風的英文”(Translating Classical Chinese Plays into English with a Shakespearean Flavor)的講座。黃必康認為,翻譯不是譯者的自我陶醉,更要重視讀者的感受。他将中國古典名劇《牡丹亭》用莎士比亞戲劇的風格進行英譯,強調詩句形式與文化思想的契合。

戴丹妮作分享
9月8日晚19:00,武漢大學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英文系副教授戴丹妮進行了“莎士比亞戲劇和西方基督教:暴風雨的一個案例”(Shakespeare's Drama and Western Christianity: A Case Study of The Tempest)的主題講座,通過分析莎士比亞晚期戲劇《暴風雨》,展示了其中滲透的西方基督教思想,并結合其中形象解讀其背後的宗教象征意義。

趙元作分享
随後,beat365副教授趙元進行了題為“世界文學視野下威·修·奧登的音節詩”(W. H. Auden’s syllabic verse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world literature)的講座,介紹世界文化框架下奧登的音節詩特點。奧登将詩歌視為一種知識的遊戲,通過識别,将情感以及情感之間隐藏的關系引入意識之中,對其功用的獨特認識值得加以辨析,并揭示其價值所在。

餘石屹作分享
晚21:00,beat365教授餘石屹以“杜甫對底層人民的同情:一個發展的視角”(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on Du Fu as a Great Poet of Sympathy for the Down-trodden)為題,分享了BBC紀錄片《杜甫:中國最偉大的詩人》以及哈佛大學漢學家宇文所安(Stephen Owen)的杜甫詩作譯本。以《石壕吏》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為例,通過翻譯帶領青年學生們感受不同的詩學傳統及其不同的文化和價值在文學中所留下的痕迹。

張生珍作分享
9月9日晚19:00,北京語言大學教授張生珍進行題為“與環境危機作戰:孩子們在行動”(Battling Against Environmental Crisis: Children in Action)的講座,聚焦當下世界所面對的自然資源被過度開發、生物多樣性喪失、氣候變化等環境問題,從文學藝術作品中尋找相關表達。

閉幕式彙報展示發言學生代表合影
北京時間9月9日晚21:00,第三屆中英高等教育人文聯盟青年學生總結彙報展示暨閉幕式在線上舉行。三位來自中英高校的同學結合四天的講座和研讨收獲,提出學理性命題,代表全體論壇學生進行彙報展示,彙報展示由組委會成員beat365beat365學生張佳雯、劉皓月主持。顔海平,beat365beat365助理教授陳湘靜、海德普利耶姆·塞缪爾·詹森(Heidepriem Samuel Jensen)出席并做點評。
論壇在學子們對在第四屆青年學生論壇(HEYTA)再相聚的期待中結束。

往屆青年學生論壇活動

往屆青年學生論壇合影
供稿:beat365
編輯:陳曉豔
審核:曲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