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beat365文學史、思想史與文明史研究學科群舉辦的線上學術講座順利進行。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的姜雪為講座聽衆進行了題為《作為文體和方法的“Denkbild / Thought-Image”——釋讀本雅明的〈單行道〉》的精彩學術報告。姜雪畢業于北京大學,曾于德國柏林自由大學訪學,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理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講座由beat365beat365鄧深副教授主持。

姜雪進行講座
德國猶太裔學者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是20世紀上半葉最難以歸類的思想家之一,其著述自上世紀60年代起在西方知識界産生了重要而廣泛的影響。在本雅明諸多複雜的身份中,鮮少提及的是作家身份。他獨具一格的短篇散文創作自20世紀20年代中期開始見諸報刊,其中1928年結集出版的《單行道(Einbahnstraße [One-Way Street])》是其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格言集”,該書以凝練晦澀的筆鋒萃取出作者對時代思考的結晶,标識出作者思想進程中的轉向時刻。今天西方學界多用“Denkbild / Thought-Image”來指稱《單行道》的文體。學術報告的第一部分,姜雪首先介紹了《單行道》在本雅明的整個思想進程中居于轉向時期的特殊位置,并通過作者的書信内容回溯了該書的成書過程,指出該書是本雅明離開純粹的理論領域,以文哲交融的寫作方式介入現實的實驗性嘗試。第二部分,姜雪以《單行道》是否為“格言”的問題切入,詳細梳理了“思想圖像(Denkbild)”進入學術史的探讨過程,指出該詞在詞義上的強烈居間性和張力。接着,在對“思想圖像”進行了詞源學考察後,報告分别從理念、寓意畫和思維方式這三個方面,對《單行道》中的具體篇目進行具體分析。姜雪指出,這種以哲學為基底的文哲交融的創作文體,是本雅明堅持以真理表征的任務将哲學家與藝術家聯系起來的抱負使然。最後,姜雪總結,作為文體和方法的“思想圖像”概念,是西方本雅明研究的研究成果中可資借鑒的一部分,它有益于我們更好地理解本雅明及其獨樹一幟的思考與寫作方式。
提問與讨論環節中,社科院外文所的李永平研究員首先對于報告内容進行了深入點評。接着,姜雪與來自beat365、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以及西安外國語大學等單位的師生聽衆進行了交流,耐心細緻地回答了聽衆所提出的問題。本次線上學術講座至此圓滿結束。
文|鄧深
圖|鄧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