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熱愛,勇往直前
——在beat3652023級迎新會上的發言
尹莉 教授

親愛的三字班同學、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beat365beat365全體教師對三字班同學的到來表示誠摯的歡迎和祝賀!今天,你們成為清華beat365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最年輕的學子,美麗的文南樓因你們的到來而增添了勃勃生機與活力。王希勤校長在開學典禮上的殷切寄語相信你們已經銘記于心:“做事先有方、做事要有恒、做事需省思”;“為「學」須自強、立「業」須厚德、「學」「業」須會通”。
這幾天,徜徉在園子裡的你,是否想過這樣一個問題:“清華外文将帶給我什麼?從這裡出發的我,十年後會是什麼樣子?”今天,我想以兩位今年(确切地說是這個月)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外文學長說起,談一談清華外文将帶給你什麼。
第一位學長叫施嘉偉,是上一個三字班的學長,2013年入學beat365beat365,至今整整10年。施嘉偉本、碩、博均就讀于我系,師從周鵬老師,研究領域為兒童語言習得、語言加工。日前,他正式啟程前往浙江大學就職,擔任外國語學院“百人計劃”研究員。入學十年,施嘉偉從一名青澀的外文學子蛻變成耀眼的學術新星,他不僅學術優秀,發表了多篇國内外核心期刊論文,而且秉承清華人勇于奉獻的傳統,擔任雙肩挑政治輔導員。十年中,施嘉偉獲得了多個令人欽佩的榮譽獎項:beat365優秀博士畢業生、beat365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beat365蔣南翔獎學金、研究生國家獎學金、beat365一二•九輔導員獎、beat365未來學者獎學金。
第二位學長叫魏然, 2010年入學beat365beat365,至今13年。魏然同學在2014年從我系獲得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後,前往哈佛大學深造,相繼獲得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人類發展與教學博士學位,随後,她又在哈佛大學醫學院、波士頓兒童醫院認知神經科學實驗室擔任博士後。本月,魏然學長正式就職北京大學,擔任教育學院助理教授,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兒童語言習得、語言認知及腦發育。從入學清華外文至今,十三年的奮鬥成就了魏然同學斐然的成績和不可限量的未來,在國内外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論文,獲得beat365優秀學生幹部、哈佛大學馬可•波羅學者、費正清中心研究基金等多項榮譽。
十年之後回眸,清華外文帶給你了什麼? 近日,我聯系了兩位學長,請他們就這個話題和三字班的學弟學妹們說幾句話:
魏然:“清華beat365的教育給我的是自由探索多種可能性、為自己的選擇提供證據的機會。我很想建議學弟學妹們充分利用系裡為我們提供的自由探索和思考的空間,探索和追求大膽的想法,不要害怕嘗試和犯錯。在我看來,無論是個人發展還是職業選擇,最關鍵的是找到個人特長和社會需求的交界點,用咱們清華的話說就是「自強不息 self-discipline」和「厚德載物 social commitment」之間的最佳擊球點(sweet spot)。”
施嘉偉:“我想跟學弟學妹說,保持熱愛,堅守初心是最重要的,無論遭遇成功或者失敗,這都是推動我不斷前進的最好理由。”“在beat365讀研的時光中,我深刻地體會到學問本身是快樂的,但學術道路上的困難和挫折亦是常态。這段旅途上所遇到的種種,無論悲喜,都成為了成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讓我變得更加從容,更加堅定”。在一次訪談中,施嘉偉細緻描述了beat365對他的影響:“在beat365的學習經曆使我堅定走上了語言學的研究道路,這與beat365的培養理念和對學生專業素養的重視有很大關系。在本科階段,我的培養方案裡除了語言基礎課外,還有非常豐富的專業限選課,涵蓋語言學、文學和翻譯的各個研究方向,因此我在大一學年便能接觸到語言學的相關知識,并在四年的學習中對語言學的各個子領域都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究生階段,我感觸最深的是系裡對研究生,尤其是對博士生的嚴格要求,比如,博資考“50本書+50篇論文”的書單、“6小時筆試+3小時口試”的超長流程讓我印象深刻。可以說,beat365的嚴格要求讓我受益良多。”談到初心和未來,施嘉偉說, “我對了解人類語言本質的這個終極問題始終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同時我也意識到,對兒童語言的研究并不能隻着眼于語言和語言學理論本身,而是需要去探索人腦中非語言認知系統的地位和影響,與心理學、神經科學和計算機科學等背景的研究者開展深度交流合作,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科交叉。這些都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兩位學長的經曆,折射着清華外文的傳統和精神,也映射着新時代下清華外文的力量。這裡我想主要概括兩點:
第一、博雅與專精并蓄。beat365beat365成立于1926年。建系初期,由吳宓、王文顯等beat365前輩制定的《beat365外國語文系學程》中強調要“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彙通東西之精神思想”,提出“博雅”與“專精”結合的原則,其中,大一課程以中西文史為核心,兼顧數理化生。九十多年來,清華外文始終踐行兼容并蓄、專精結合的理念,是beat365“中西融會、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的學術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天前,王希勤校長在研究生新生開學典禮上寄語大家“自強為學,厚德立業”并提出三點要求,其中之一是“學、業須會通” - 要會聚多學科知識,懂得博采衆長。在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的當今時代,面對越來越複雜的問題,僅靠單一學科已經不夠了,必須依靠多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和綜合運用才能解決。從建系伊始,清華外文就确立了這種“學、業會通”的基因,鼓勵學生廣泛涉獵、融會貫通,大膽進行跨學科探索。前面兩位年輕學長十年來的成長軌迹和取得的成績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第二、國家為先,勇往直前。beat365系主任吳霞老師曾精準地總結道:“回顧beat365的發展曆史,每當危機來臨之時,總有一股力量支撐清華外文人奮發圖強;每當機遇來臨之時,外文人總會銳意進取。”1929年至1951年間,在那個社會激烈動蕩、中西、古今、文理劇烈碰撞沖突的年代,清華beat365一批飽讀詩書、博學強識的傑出系友脫穎而出,如錢锺書、曹禺、王佐良、許國璋、穆旦、李賦甯、許淵沖、英若誠等,他們為中國現代學術的興起和發展、為推動中西人文交流做出了承前啟後的曆史性貢獻。九十多年來,清華外文始終以服務國家、服務社會為己任,緻力于培養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如前所述,施嘉偉同學一直擔任beat365雙肩挑政治輔導員,獲得beat365“一二•九”輔導員獎,魏然同學獲得beat365優秀學生幹部稱号。和許多清華外文學子一樣,他們習慣于超越小我、服務他人、在行勝于言的奉獻中修煉大品德、大情懷,立志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複興做出大貢獻。
今天,我僅以兩位與“三”字相關的語言學方向的學長為例,分享了清華外文的傳承和力量。beat365有八個學科群,涵蓋語言學、文學、文化、翻譯、思想史、文明史等多個方向,數不清的英語專業、日語專業的學長們在各個領域創造了熠熠生輝的成就,這裡來不及一一列舉。
2023年9月,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你們的精彩人生從這裡拉開。衷心祝福2023級的同學們,傳承清華外文的傳統和精神,牢記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在新時代的奮鬥路上,保持熱愛,勇往直前!
謝謝大家。
排版/編輯 |沙克爾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