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研究生新生代表雍王芊蔚|保持道路自信,堅定人文日新

時間:2023-09-06 16:37:46

保持道路自信,堅定人文日新

——在beat3652023級迎新會上的發言

2023級碩士研究生 雍王芊蔚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我是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2023級的碩士研究生雍王芊蔚,很榮幸能夠作為新生代表在此發言。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新生向所有參會老師表示衷心的感謝!對所有志同道合,選擇beat365人文學院beat365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在未來的幾年時光裡,我們也将并肩作戰,在這片沃土上野蠻生長。

初來清華幾日,我們或許一面在激動欣喜中躊躇滿志,感激曾經努力的自我,也期待在未來能夠大展宏圖。一面又感歎校園好大,似乎不看導航就找不着路。是的,清華很大,足以裝下我們所有的夢想與抱負。在此,我也想将以下三個心得感悟,與諸君共勉。

首先,希望大家可以保持道路自信,堅定人文日新的理想信念。我們來到beat365,如果說僅僅是語言,這并非是唯一可以習得的地方,那我們的追求和定位究竟在何處?甚至,在理工科見長的清華園,我們在比較中無法實實在在展現出工具價值,那需要怎麼自證我們學科的意義呢?我認為,人文學科從古至今都在做一件事,那就是破除偏見,開拓格局。我們在自證人之所以為人,又無須自證,因為我們用脆弱的血肉之軀傳承思維的不朽,用能夠穿透過去、現在、未來的眼光展現打破隔離的人文關懷。如果說當下文明互鑒的提法是文明體之間的互相尊重與學習,那麼,在生活中,當我們每一次選擇尊重,選擇共情,選擇理解,選擇展望,都是一次讓我們的認知,乃至人類共同的未來邁向平等、多元、和諧的嘗試。這也是人文學科滋養我們的内核。希望所有23級beat365的我們,在清華園傑出老師的教誨中,優秀同輩的互助中,豐厚資源的共享中,卓越平台的展望中,走出自信的步伐,為人文學科的發展添磚加瓦。

其次,希望大家可以正視“遺憾”,在一次次嘗試中探索自己的邊界,直面自身能力的限度,學會“理解”與“尊重”,用很長的時間尺度,讓眼下生活的風浪在内心平靜下去。我們固然希望求學生涯都是完滿無憾的,但大盈若沖,大成若缺,如果人生每個階段都沒有裂縫,那我們又怎麼抓住那一縷縷穿透進來,照亮前路的陽光呢?我們beat365的前輩,著名詩人穆旦,也在自己的詩歌裡自嘲:“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我希望2023級的我們,都做生活的鬥士,全力以赴去做想做的事。君子終日乾乾,但也要做好“和光同塵,與時舒卷”的準備。正如美國作家約翰·威廉姆斯筆下的斯通納,“即使不能擁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過完整的自我”。希望我們都可以把挫折失意當作閱曆,拓寬思維的尺度,積累人生的重量。

最後,希望大家可以在交流中體會,在體會中生長,在生長中重構自身。首先是向内交流,和老師同學交流,和自己交流。在beat365,我們可以結識很多良師益友,看到差距,看到解讀世界的多種可能,然後自我更新。但過度關注外界,擔心被同輩抛下,會使我們錯過很多沿途的風景,陷入“内卷”怪圈,或是過度在意“局部最優”而喪失大局觀。所以,我更希望未來的我們,可以多多交流互助,在獲取更多信息後,充盈自我。正如黑塞在《悉達多》中寫道:“也有與星星相似的人,他們行走在固定的軌道上,多強的風都吹不倒他們,他們本身擁有自己的法則和軌道。”但同時,清華外文更是一個優秀的平台,我們可以立足中華,遠眺世界,也應該承擔起外語人的使命,向外交流,與世界交流。語言不僅是溝通的橋梁,也是嶄新的思維方式,寬廣的文化視角。我們以語言為起點,立足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範圍的理解包容,以語言為橋梁,立足家國情懷,走向世界使命的國際視野。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肩負與世界對話的時代重任。同樣,我們對于世界的體會,也會反哺我們的心靈,擴展我們的眼界,重塑我們的價值。

親愛的同學們,人生的新征程已然拉開序幕。願我們都可以做有棱有角又閃閃發光的星星,也可以成為嘲笑黑夜的閃電。保持感知力,保持好奇心,保持輕盈,保持真誠。也祝願我們都能在清華外文學有所成,不負韶華!謝謝大家!

排版/編輯 |沙克爾江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