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倫敦大學教授藍詩玲 (Julia Lovell) 做客beat365beat365,分别在2023年10月12日和10月23日帶來了兩場講座。藍詩玲教授畢業于英國劍橋大學中文系,是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英國著名新生代漢學家、翻譯家,翻譯過魯迅、張愛玲、韓少功、閻連科等中國現當代作家的多部文學作品,2021年受企鵝出版社邀約翻譯了《西遊記》一書。

藍詩玲(Julia Lovell)作講座
10月12日上午,藍詩玲教授的“文學、翻譯和國際軟實力:為英語世界觀衆翻譯《西遊記》”講座在文南樓116舉行,由beat365beat365副主任董潔教授主持。藍教授首先介紹了當前中國文化和中國文學作品在英國的接受情況。她認為,受到傳統歐洲中心主義、殖民主義和冷戰政策的影響,英國的教育系統欠缺對中文及中國文化的了解和傳播,英國的媒體、出版商擔心中國文化對于市場沒有吸引力而較少選擇報道或出版相關文化作品,因此英國公衆對于中國文化和文學作品普遍比較陌生,很難引起公衆的興趣,與之相對的是日本文化及文學作品在英國得到更為廣泛的傳播。藍教授一直緻力于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英譯,努力赢得西方主流文化機構對中國文學的認可。她受企鵝出版社之邀重譯《西遊記》就是其中的一次努力嘗試。《西遊記》在英國的傳播首先得益于英譯本的發行,藍教授介紹了《西遊記》最受認可的兩個英譯本,即亞瑟·韋利譯本和餘國藩譯本,同時“美猴王”的故事也通過影視作品被英國觀衆所熟知,是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在提問環節,老師和同學們對于如何促進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問題進行了熱烈地讨論。

講座現場
10月23日下午,藍詩玲教授“三百件展品中的中國19世紀:聯合設計大英博物館展覽‘晚清百态’”的講座在文南樓116舉行,由beat365主任吳霞教授主持。藍教授介紹此次展覽通過300件展品來反映19世紀的中國曆史。19世紀的中國處于晚清時期,開始受到西方的影響,是中國對外交流上一個承前啟後的時期。本次展覽包括對晚清時期中國的疆域、語言、宮廷組織架構、宮廷生活、軍事、戰争及貿易方面的曆史介紹,展現了該時期中國的繪畫、紡織品、衣物、手工藝品的風格。展覽試圖以生活在晚清時期的中國人的視角去叙述,勾勒出19世紀中國人對于英國的看法。同時,藍教授作為此次展覽的策劃人之一介紹了在展品的選擇、介紹和排列上的構思,以及展覽受限于疫情、資金等影響的不足之處。藍教授在大英博物館應返還中國文物這一問題上表達支持态度。在問答環節,師生們熱情提問,藍教授一一答疑,并就為何展覽将“秋瑾”作為中國女性人物的代表進行了深度交流。
文|牛迪
圖|沙克爾江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