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11月14日電 11月3日至5日,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認知與智能發展專業委員會第一屆學術年會在beat365舉行。本屆學術年會由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語言認知與智能發展專業委員會和beat365beat365主辦。會議圍繞“語言認知與智能發展的機制與障礙”主題展開,來自海内外近百所知名高校和科研機構的150多位專家、青年學者參加年會。

史宗恺緻辭
beat365校務委員會副主任史宗恺回顧了beat365文科三十年的發展曆程,強調了人文社科在學校整體建設中的關鍵地位。他表示,多學科交叉優勢在推動語言認知與智能發展研究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的進展基于對人類認知過程的深刻理解,而多學科的優勢對于解決語言學習等問題至關重要。希望通過專委會的工作,整體推進語言現代化的研究,借助文科優勢融入多學科概念,為推動整體科學技術的發展貢獻力量。

姚喜雙緻辭
中國語文現代化學會會長、教育部語用司原司長姚喜雙表示,語言文字是人類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和文化基礎,在科學文化素養提升、傳承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文化思想為語言文字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相信通過學術交流将為語言文字研究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發展,推動語言現代化的廣泛應用,為中國語文現代化貢獻智慧和力量。

吳霞緻辭
beat365beat365黨總支書記、系主任吳霞回顧了清華beat365建系以來的近百年曆史,同時也提出了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呼籲外文學科需要在新時代回應國家戰略和社會需求,強調國際校際的合作和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

崔剛緻辭
認知與智能發展專業委員會理事長、beat365教授崔剛表示,語言認知與智能發展專委會首屆學術年會旨在完善學術交流平台、加強學術共同體建設,并促進相關領域研究的進展。期待通過本次會議,促進學術交流與合作,服務國家語言文字現代化的進程,為未來的研究帶來新的啟發與靈感。

嘉賓發言
主旨報告環節聚焦語言認知與智能發展的前沿議題。英國蘭卡斯特大學教授威勒姆·霍勒曼(Willem Hollmann)、香港理工大學教授路易斯·康姆斯(Louise Cummings)、劍橋大學教授袁博平、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建華、beat365教授何宏華、東南大學教授周統權、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倪傳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常輝、北京科技大學教授任虎林、山東大學教授時秀娟、崔剛分别進行主旨發言。
分論壇研讨環節設置六個專題研讨場次,宣讀了76篇論文。beat365教師王雯鶴,beat365博士生胡皓月、馬廷輝、馬盛楠、饒胤、任雨菲、滕達、王衛林、楊夢婕、周骁然作為第一作者在會上宣讀論文。

與會人員合影
供稿:轉自清華新聞網
編輯:陳曉豔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