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日,beat365beat365王敬慧教授指導的《雲岡石窟宣傳手冊英譯規範化研究》SRT項目小組來到雲岡石窟開展實地調研,并到雲岡研究院交流學習。小組組長是beat365beat3652023級博士研究生李敏,成員由beat365beat365本科生司佳玥和章奕哲組成,來自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2023級研究生劉雯婷也加入了此次調研活動。
本次調研是王敬慧教授研究項目《魏晉南北朝文學作品英譯與海外傳播》的子項調研活動,項目成員旨在通過考察雲岡石窟宣傳手冊的英譯規範和準确性,助力雲岡石窟外宣發展,将英漢互譯課堂中學到的翻譯知識發揮社會價值,為增強中華藝術文化的世界影響力貢獻一份力量。


王敬慧教授與SRT小組成員調研石窟
雲岡石窟位于曾是北魏都城的大同市,不僅承載着北魏的文化曆史,石窟的繪畫、雕塑、音樂等藝術形式更反映了中西方文明之間相互交融的淵源關系。SRT小組成員分享了此次雲岡石窟調研的收獲和感想。司佳玥同學說:“此次跟随王敬慧教授SRT項目《雲岡石窟宣傳手冊英譯規範化研究》前往大同雲岡石窟實地考察,不僅深度了解了相關曆史,也對雲岡石窟景介文本英譯規範和準确性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雲岡石窟外宣翻譯專業性極高,集深度、廣度、難度于一體,需要我們特别注意跨文化意識層面上的國家形象的塑造”。
章奕哲同學說:“從最初的莫高窟之旅,到這次的雲岡之行,此間逝水流光,文明始終激蕩内心的震撼。雲岡石窟的過去、當下與未來,打上了不可磨滅的文化交融烙印——它融貫東西,溝通民族,有着希臘建築的風格,訴說印度佛陀的故事,彰顯華夏民族兼容并蓄的和合之美。雲岡石窟更有着曆朝曆代的痕迹,它的意義是流動的,發展的,具有勃勃生機。雲岡之于當下,展現着中華文脈,呼籲‘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美好願景。在王教授的帶領下,我們将運用所學翻譯知識,從“信達雅”的角度研究、評價、改善其宣傳冊譯本,拾起梁啟超先生在《佛典之翻譯》體現的和合精神,更好地推廣華夏文化瑰寶,促進各國文化互賞”。

雲岡圖書館一角:由鍋爐改造的咖啡館

SRT項目組與雲岡研究院學者交流
最後,王教授和小組成員在領導和研究人員帶領下參觀了雲岡研究院圖書館,這座圖書館的前身是一個煙火鍋爐房,如今是“雲岡學”的科研和學術場館,在這個承載着曆史文化和藝術韻味的圖書館,小組成員不僅做了資料查閱,也了解到了如何節約資源,變廢為寶——這座圖書館充分保護和利用廢舊建築,尊重和延續了曆史,讓一個廢舊的鍋爐房轉化為散發咖啡與書香的知識寶庫。
文|李敏
圖|李敏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