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beat365歐美文學論壇第28期舉行

時間:2024-05-27 10:24:42

2024年5月23日下午,beat365歐美文學論壇第28期在文南樓116會議室舉行。香港比較文學學會創會會長、台灣東吳大學講席教授、beat365新雅書院客座教授袁鶴翔先生為師生帶來題為A Modern Reading of English Literature的講座,本次論壇由歐美文學研究中心主任曹莉教授主持,台灣世新大學英語系前系主任陳豔姜教授作為與談嘉賓出席。

袁鶴翔先生通過分享自己教授英國文學史課程(中世紀早期——17世紀)的教學經驗,探讨了英國文學的教學理念與主張,其核心在于文學閱讀的有效性以及文學閱讀中意義的産生。以《諾頓英國文學選集》最新版本擴充至6卷本為例,面對如何在有限的課程時間内覆蓋如此廣泛的文學材料這一教學挑戰,袁鶴翔教授首先指出,教師必須要在豐富的材料中,選擇并聚焦于某些特定的作品,在縱觀整個文學史及其發展過程中選擇值得給予更多關注、分析、期望、闡釋、甚至批評的文學作品。

袁鶴翔教授進行演講

袁鶴翔教授認為,文學作品的意義取決于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作者寫作時的實際意義;另一方面是讀者必須以某種方式彌合讀者與作者之間所存在的地理空間的、哲學的、心智層面的距離。作者的目标是将其受所處時代的文化、哲學、社會環境影響的意圖與思想注入自己的作品之中;讀者的目标是試圖從文學作品中汲取思想獲取意義;因此文本成為了作者與讀者交彙乃至交戰的場域。閱讀過程中引發的問題是:讀者如何準确掌握作者真實的意圖,而作者如何确保其注入作品中的内容是值得被閱讀的?針對這一問題,袁鶴翔教授指出,在這場思想的交鋒中,每一位個體都是原創者,因而關鍵在于文學閱讀的有效性,在于我們應該嘗試尋找使文學閱讀的有效性得以存在的互動協商的地帶。

袁鶴翔教授進一步在文學的延續性層面闡述文學作品的意義。文學研究不僅僅是對過去的觀察,新的文學作品也并不意味着對過去文學的有效性的徹底否定。袁教授強調,哲學觀念、文化觀念的演變過程同文學的發展過程一樣,發展進程中不存在裂隙,有的隻是時代思想的側重點和選擇的差異。在文學曲線動态的延續中,思想的聚焦時而有所前進,時而有所回轉,文學的意義也在于這種不斷發展和重新闡釋的過程。因此,袁教授主張,在文學閱讀中,教師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建立過去和未來的連接,由當下的理解進入,在對曆史文化信息的重訪與對未來期望的聯系中發現和收獲意義。

論壇現場

袁鶴翔教授以解讀《貝奧武夫》和《浮士德博士的悲劇》這兩部作品為例,為師生展現了其文本選擇、還原曆史語境、引導學生理解及反思的具體教學實踐。對《貝奧武甫》的解讀涵蓋了英語從早期至近代的演變,英格蘭早期受羅馬人、日耳曼民族、北歐人及諾曼人連續侵略的曆史,以及宗教文化背景等内容。袁教授将史詩中碎片化的結構與早期英格蘭曆史的頻繁中斷進行對比,指出史詩的碎片化反映了曆史發展中的動蕩和文化多樣性。盡管如此,英格蘭的文化仍然能夠在這種碎片般的發展中找到統治力量,袁教授認為kinship、kingship這些關鍵概念呈現了原始部族的社會體制向封建君主制度的轉變。

在解讀克裡斯托弗·馬洛的《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時,将其與The Second Shepherds’ Play進行比較。袁教授指出The Second Shepherds’ Play讨論了牧羊人的貧困以及英格蘭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狀況,反映圈地運動的曆史信息。整部戲劇呈現了商業的資本主義的現實與宗教信仰的之間的矛盾,該戲劇整體是碎片化的,并未對這一矛盾給出任何解決方案。而文藝複興時期的《浮士德博士》在戲劇形式上放棄了場(scene)而轉到使用幕(act),通過action将整個劇情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統一的效果。浮士德從研究神學、哲學、醫學、法律、物理和數學到體驗現實世界的轉變,同樣體現了現實與宗教的矛盾張力,但馬洛在該戲劇中給出了解決方案。袁教授指出浮士德最後燒毀書籍的舉動,表明他對個人自由選擇的堅持而非遵循宗教的教義,這種行為主體對一切後果的承擔預示了後世的存在主義思想。就此而言,馬洛塑造了一個現代人的形象,《浮士德博士的悲劇》是徹底的人文主義精神的表達。

通過以上兩個教學案例,袁教授總結道,閱讀對象的選擇和文本意義的有效發掘,是基于這三點考量:基于曆史的論證、基于文化、基于當代讀者的反思。教師通過處理作者、文本和讀者之間的複雜關系,在闡釋文學作品和教學中發揮着燈塔和橋梁的作用。

陳豔姜教授與談

作為與談人的陳豔姜教授,聚焦研究生的學術研究工作,探讨了學術題目的選擇、對熱門選題及理論的态度、文學批評的方法等内容。在互動環節,學生們也紛紛踴躍提問,就學術研究的原創性、如何處理宗教曆史信息與文學性的關系、将學術靈感深化為自己獨創的方法等問題,向三位老師請教, 老師們悉心解答了同學們在學習中的困惑,建議同學們把握好文學這一學科屬性,不斷積累文學素養、提高閱讀和闡釋的能力,在自己的觀點、文學文本和前人研究成果之間展開積極的對話和分析性總結。此次論壇曆時三個小時。beat365歐美文學論壇發起人曹莉教授最後代表線下線上的全體聽衆衷心感謝兩位嘉賓的生動講演和悉心指導。這次濃縮了60年寶貴教學感悟的分享,蘊含豐富的學術生涯經驗的建議,使線上線下的師生受益良多,論壇在熱烈的掌聲與思想的漣漪中圓滿結束。

文|道日娜

圖|張曉婵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