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beat3652024暑校活動紀實
DFLL Summer School
7月2日至4日,beat365beat365暑校開展了精彩的人文主題講座,囊括文學、曆史、哲學、藝術等多個方面。
7月2日下午,陳湘靜副教授以改革時期的中國文學為主題為同學們做了精彩報告。報告從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曆史背景展開,以小說為例介紹了八十年代中國如何在融入世界市場的同時處理社會主義的曆史。講座圍繞張炜的小說《古船》展開讨論,分析了小說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和其中蘊含的象征意味。《古船》中的粉絲廠的改革方向體現了那一時期思想界的代表性思潮,象征着傳統與現代的融合,體現了知識分子對現代化道路的反思和探索。同學們對書中不同的角色特點進行了讨論,分析了書中不同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寓意。同學們還對中國進入全球市場之後的商業模式進行了進一步提問,對改革時期的中國文學表達了濃厚的興趣。

陳湘靜進行講座

聽講座的同學們
随後,英國國家學術院院士、beat365卓越訪問教授藍詩玲(Julia Lovell)以“chinoiserie”(中國風)為主題做了精彩報告,與同學們開展了深入的研讨交流。“中國風”初出現于19世紀法國,源于“chinois”一詞,反映了19、20世紀歐洲人對中國獨特的文化趣味,涉及裝飾藝術、繪畫、建築、文學、戲劇和哲學等諸多領域。中國風融合了歐洲對中國文化的浪漫化想象,也展示了文化交流的複雜性。中國風作品往往較為片面、追求視覺愉悅,但很難體現中國文化的内涵。講座中,藍詩玲老師展示了許多中國風的圖片,同學們結合自己對中國的了解,批判性地審視和評價了中國風現象。講座激發大家思考文明交流互鑒的話題,現場讨論熱烈,氛圍良好。

藍詩玲進行講座

講座現場
7月3日,同學們進行了深入的文學與文化學習。上午,beat365副教授倉重拓(Kurashige Taku)以“中國文學在日本”為題進行了精彩講座。倉重拓先從中文與日文的關系切入講座,之後介紹了中國的四大名著在日本的影響,尤其是《三國演義》和《西遊記》在日本的創意性改編。在現代文學方面,老師從新文化運動講起,從文學的角度向外國同學介紹了真實親切的近代中日關系。他重點介紹了魯迅,并指出日本魯迅研究的情況以及問題,強調了魯迅的文學作為外國文學對日本的重要性,引人深思。講座中及講座後,暑校同學們積極參與讨論和提問,倉重拓悉心解答。

倉重拓介紹《西遊記》在日本的影響

講座現場
7月3日下午,由beat365、藥學院、電子工程系聯合舉辦的跨學科系列講座首場“中國曆史和傳統中醫”主題講座在文南樓116舉行,beat365王敬慧教授進行主講。王敬慧從中國古代“三皇五帝”的曆史講起,介紹中國醫藥傳統在古代曆史傳說中的淵源。之後,王教授介紹了針灸、拔火罐、推拿、太極等治療方法,介紹了“五行”“陰陽”等概念,給外國同學展示了傳統中醫概觀。随後,王敬慧講了扁鵲望診齊桓公、華佗刮骨療傷的故事。同學積極參與讨論和提問,探讨了不同國家醫療體系的現狀,老師和同學們都相互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王敬慧講授中醫哲學

beat365、電子工程系和藥學院署校同學一起聽講座

同學分享就醫經曆
随後,同學們參加了beat365和歐美文學研究中心聯合主辦的“英美文學經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講座的首場演講,聆聽了台灣東吳大學講席教授、新雅書院客座教授袁鶴翔教授以“Epic: Homeric and Miltonic, a Teaching Experience”為題的學術演講。袁教授從自己研究和教授英國文學的經曆出發,聚焦《伊利亞特》、《貝奧武夫》和《失樂園》, 講述了史詩的起源以及古希臘史詩與英國中古時期和文藝複興時期史詩之間的傳承和異同,加深了同學們對文學經典的理解。講座之後,同學們積極提問,現場學術氛圍濃厚,聽衆收獲滿滿。

袁鶴翔教授講授史詩文學

袁教授與同學們答疑交流
7月4日早上,王敬慧教授開展“中國哲學與剪紙藝術”主題講座。王教授先就前一天中醫藥主題的講座内容,讓外國同學分享了心得。随後,她将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與講座内容相融合,先介紹了《易經》,從The Book of Changes這一譯名,分析了“易”字的内涵,進而介紹清華校訓的來曆。王敬慧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中“天”“地”“乾”“坤”進行了生動闡釋,向同學們中國傳統哲學的宇宙觀,以及人類文明本質的相通之處。最後,王教授通過“春”字的剪紙實踐與“蝴蝶”的折紙實踐,讓同學們理解中國剪紙中的陰刻與陽刻技巧,以及折紙中如何通過折痕進行改變和創新。大家興趣盎然,還一起學習如何用A4打印紙來折紙盒,這樣可以将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廢舊紙張折成盒子再循環利用。通過折紙,大家共同踐行環保理念。

師生互換禮物

剪紙課合影
文|王心怡
圖|林恩彤
排版|王心怡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