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beat3652024暑校活動紀實
DFLL Summer School
7月5日至7日,清華beat365暑校繼續開展了多場語言、文學類主題講座,同時引導學生們走出教室,參觀首都博物館、beat365校史館、藝術博物館、科學博物館等文化場所。
(1)7月5日
“中英文學經典比較”講座
7月5日上午,beat365教授王敬慧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同學們帶來了一場關于中英文學經典的精彩講座。課程主題為“中英文學經典比較”,旨在通過深入分析中英文學經典的共同精髓,促進跨文化交流與理解。
課程伊始,王敬慧首先提出了“世界文學是什麼?”這一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文學的普遍性和多樣性。她指出,世界文學是一種文化交流的“給予與接受”過程,強調了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作品的相互影響和融合。

接着,王教授引導大家讨論“什麼是經典”。她認為經典作品不僅指跨越時代的文本,更要具有觸動讀者心靈的能力。她特别提到了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作《活着》,并深入解讀了主人公“福貴”的名字寓意,闡釋了“知足”與“價值”的内涵。對照中國文學經典,王敬慧教授也介紹了作家餘華非常欣賞的澳大利亞作家理查德·弗萊納根在2014年獲得布克獎的英文小說《深入北方的小路》。兩本小說故事情節不同,曆史背景不同,但是都在強調苦難中如何保持精神的力量以及保存希望的重要性,而這種内涵在各國經典文學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此外,王教授還分享了文學經典所包含的兩個重要因素:一是能夠觸動讀者心靈的文本,二是超越時空限制的永恒品質。她鼓勵學生們在閱讀文學經典時,不僅要關注作品的文學價值,還要思考其在當代社會的意義和作用。
精彩瞬間


參觀首都博物館
7月5日下午,同學們參觀了首都博物館。在那裡,他們不僅親眼目睹了中國古代的瓷器、書畫、銅器等寶貴文物,還深入了解了中國的悠久曆史和多元文化。
精彩瞬間




(2)7月6日
參觀校史館
7月6日上午,同學們參觀了beat365校史館。校史館是beat365百年曆史的縮影,也是中國現代教育發展的見證。走進校史館,同學們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親曆了清華從建校至今的風雨曆程。
精彩瞬間



向導講解





同學參觀留影


校史館合影
參觀藝術博物館
7月6日上午,同學們走進beat365藝術博物館,開啟了一段藝術與美的探索之旅。清華藝術博物館以其獨特的建築美學和豐富的藝術藏品,為同學們提供了一次深刻的文化體驗。
精彩瞬間


同學們與中國中學生交流


博物館展品

藝術博物館合影
(3)7月7日
“中國語言、方言與身份”講座
7月7日上午,同學們迎來了董潔教授的精彩講座,主題為“中國語言、方言與身份”。在講座上,董教授向大家展示了中國語言的多樣性以及語言與文化身份之間的緊密聯系。
課程開始,董教授首先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學生們互動,引發了學生們對語言多樣性的思考。随後,她詳細介紹了中國的多民族、多語言狀況,強調了語言在塑造身份中的重要性。

在講解漢語方言的分布情況時,董教授特别提到了北京話的特點,包括兒化音和吞音現象,這些語言現象不僅體現了漢語的地域特色,也反映了語言與地域文化的密切關系。通過這些生動的例子,董教授幫助學生們理解了方言在傳承地方文化中的作用。
董教授還強調了語言對于構建個人和集體身份的重要性。她指出,語言不僅是溝通的工具,更是文化認同和社會歸屬感的載體。通過對中國語言的深入分析,董教授引導學生們認識到,了解一種語言,就是了解一個民族的曆史和文化。
“語言與思維”講座
7月7日下午,吳霞教授為同學們帶來了“語言與思維”主題講座。在這堂課上,吳教授帶領學生們探索了語言的起源、語言與文化的關系,以及語言如何影響我們的思維方式。
首先,吳霞教授提出了一個問題:語言是文化的還是生物的?這個問題激發了同學們的思考。随後,她分别向大家介紹了索緒爾、達爾文和喬姆斯基的相關理論,為同學們提供了多重視角來理解語言的本質。

吳教授通過海倫·凱勒的案例,生動地講解了語言習得的過程,以及語言和思維的關系。

接着,吳教授介紹了薩丕爾-沃爾夫假說。她強調學習語言能夠拓展人的思維,豐富人的認知。吳教授鼓勵學生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要嘗試理解、體驗和學習不同的文化。
精彩瞬間

參觀科學博物館
7月7日下午,同學們參觀了位于人文樓的beat365科學博物館。科學博物館以其豐富的科學藏品和新穎的展覽技術,給同學們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人類科學發展曆史的機會,激發了他們對科學探索的熱情。
精彩瞬間



聆聽講解


科學博物館合影
文|牛隽誼
圖|林恩彤、曹瀚博
排版|牛隽誼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