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t365beat3652024暑校活動紀實
DFLL Summer School
7月8日至10日,清華beat365暑校開展了多場曆史文化以及交叉學科的主題講座,同時帶領同學們體驗太極拳、書法、繪畫等課程。此外,同學們還前往天壇、圓明園等著名景點,收獲頗豐。
7月8日
“中國傳統服飾與飾品中的曆史與文化”講座
7月8日上午,博士後魏慜慧以“中國傳統服飾中的曆史與文化”為題,帶領大家領略中國傳統服飾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

魏老師首先介紹了服飾在中華文化中承載的“禮”的内涵。在封建社會,服飾的樣式和顔色代表着一個人的身份和社會地位,不同場合穿着不同的服飾。她以“漢服”為例,介紹了中國傳統服飾的起源和發展,并通過圖片和名畫,展示中國傳統服裝中的顔色等級制度,強調了服飾在禮儀文化中的重要性。随後,魏老師帶領大家回顧了中國曆史上不同朝代的服飾風格,從最早的“上衣下裳”式,到“深衣”式,再到唐朝的開放風格和清朝的繁複裝飾,展示了服飾如何随着曆史變遷而發展變化。魏老師還探讨了服飾在跨文化交流中的角色和意義。她以旗袍和馬面裙為例,說明了服飾如何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載體,融合了漢族和少數民族服裝樣式,并影響了外國品牌的設計。最後,魏老師詳細介紹了中國傳統服飾上的紋樣,如龍鳳、祥雲、仙鶴、麒麟、寶相花等,這些圖案蘊含着豐富的文化寓意,反映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對自然的敬畏。通過課堂問答和小組讨論,同學們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服飾的曆史和文化内涵,感受到中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走進太極拳課堂
7月8日下午,同學們來到beat365北體育館進行參觀。該場館集乒乓球館、籃球館、健身中心、體能與訓練康複中心、模拟滑雪館、冰上運動中心、擊劍館、壁球館、多功能操房、攀岩牆等為一體。

随後,同學們在王玉林教授的帶領下學習了太極拳。王教授為同學們介紹,太極拳是中國傳統武術中的一種内家拳,起源于中國,有着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太極拳強調“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天人合一”,注重内在修養和身體與心靈的和諧統一。在王教授的帶領下,同學們學習了摟膝拗步、倒卷肱、野馬分鬃、攬雀尾等經典動作。

同學們兩兩一組,練習了太極拳中的“推手”。作為太極拳中的雙人練習方式,推手可以培養對對方發力的敏感性和控制能力。為了讓同學們更加深入地體會太極拳的要義,王玉林與大家深入交流,講解了太極拳的動作來源。太極拳雖然強調柔和,但它仍然是一種武術。太極拳的每一動作蘊含着防禦和攻擊内涵,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其攻防含義,旨在訓練練習者的聽勁,提高敏銳的肌肉感知覺與反應力。通過對太極拳的學習,同學們了解到太極拳不僅是一種武術,也是一種文化,其内涵豐富,包括了中國傳統的哲學、醫學、養生等方面的知識。課程的最後,王教授希望大家保持對太極拳的長期關注,并祝願大家在暑期學校一切順利。



院系聯合暑校活動
7月8日晚上,由beat365、藥學院、電子工程系聯合舉辦的暑期學校嘉年華在生物醫學館e109成功舉辦。在才藝展示環節,beat365暑校志願者王心怡為大家演唱了英文歌曲《summertime sadness》。

随後,來自不同國家、專業的同學被随機分為四個小組,分别以“畫出你眼中的清華”、“八段錦練習”、“中國書法”、“中國傳統詩歌朗誦”為主題進行活動。




嘉年華結束後,藥學院的李寅青研究員以“From chip design to genomics”為主題,向大家講述了自己從芯片制造領域轉向基因組學研究的心路曆程。李寅青于2008年本科畢業于複旦大學微電子系,并于2012年和2016年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電子工程與計算機專業碩士和博士學位。在博士後期間,他開始從事基因組學和工程學的交叉領域的研究,特别是單細胞的基因檢析、基因編輯和調控技術的建立。

關于自己在不同學科的學習經曆,李寅青認為學科之間雖有區别,但對于科學研究的熱情和進取是最重要的。他認為,計算機科學與生物信息學在内容與方法上有區别,但“程序”是二者共通的地方。基因的程序化表達正是基因工程技術最吸引他的地方,而基因的表達機制也是了解生命奧秘的核心所在。因此,李寅青選擇了基因組學與工程學的交叉領域,既發揮了計算機學科分析微生物結構的技術優勢,又得以深耕于自己感興趣并且願意長期探索的生物信息領域。随後,他向大家介紹了基因的結構、表達,激發了同學們對于生命微觀機制的興趣,引發了同學們關于生命與基因的深入思考。理解身體中細胞穩定的機制,對于認識疾病的發生原因、鑒别分子層面上的緻病因子具有重要意義。這一精彩講座也讓人文學科的同學進一步思考生命與基因的奧秘。

最後,來自beat365、藥學院、電子工程系暑校的老師、同學、志願者進行了合影。

7月9日
參觀天壇
7月9日上午,beat365beat365暑期學校的同學們前往天壇公園進行參觀學習。天壇公園是明清兩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場所,擁有悠久的曆史和豐富的文化内涵,是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同學們首先參觀了祈年殿,這是天壇公園的核心建築,也是中國古代祭祀建築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的建築之一。祈年殿造型優美,結構精巧,金碧輝煌,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築的最高水平。同學們在參觀過程中,了解了祈年殿的曆史背景、建築特點和象征意義,并對其精湛的建築工藝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贊歎不已。随後,同學們來到了回音壁,這是天壇公園的另一處著名景點。回音壁是一段圓形圍牆,由于特殊的聲學結構,當一個人站在回音壁的一端小聲說話時,另一個人站在另一端可以清晰地聽到。同學們親身體驗了回音壁的神奇之處,并對其科學原理進行了探讨。此次參觀活動不僅讓同學們了解了天壇的曆史文化,也讓他們親身體驗了中國古代建築的精妙和自然環境的和諧之美。
精彩瞬間




參觀結束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參觀感受和學習體會。他們表示,此次天壇之行不僅是一次文化體驗之旅,更是一次學習交流的機會。通過與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同學一起參觀學習,他們增進了相互了解,拓寬了視野,并收獲了寶貴的知識和友誼。
體驗武術、書法、繪畫課程
7月9日下午,同學們前往清華附中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稻香湖學校體驗武術、繪畫、書法等營地課程。大家首先進入了中華武術的課堂。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産,不僅鍛煉體魄,更承載了深厚的哲學理念和文化精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關鍵構成。在王啟中老師的帶領下,夏令營的學員們通過武術的抱拳禮與鞠躬禮,向遠道而來的朋友們表達了熱烈的歡迎。緊接着,兩組成員共同探讨武術的基礎動作,交流拳法、腿法等技藝,通過實踐深入體會中華武術的深邃魅力。



武術之外,同學們還體驗了營地的趣味蹦床運動。



随後,同學們分為兩組。一組同學在張世博老師的引領下,深入探究藻井藝術的源起與演變,分析藻井的圖案、紋飾及其藝術風格特色,親身體驗藻井的繪制步驟,親手制作出精緻的藻井藝術品,深切感受到中國傳統工藝的獨到魅力。


另一組同學在溫翔然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書法的正确書寫姿勢、筆畫順序以及技法關鍵。他引導大家練習書寫“馬”、“魚”、“樂”這幾個字。在清香營地的書法課堂中,學生們全神貫注,通過每一筆每一劃的練習,深刻領悟中國書法的内涵與傳統美學,體驗了書法藝術的審美情趣與智慧。



7月10日
跨學科系列講座
7月10日上午,由beat365、藥學院、電子工程系聯合舉辦的第三場跨學科系列講座在羅姆樓成功舉辦。beat365電子工程系的助理教授張超以“Audio-visual large language models that can understand our physical world”為主題,為同學們介紹了視聽大型語言模型的研究進展。張超老師首先介紹了Kymata Atlas平台和功能腦圖項目,該項目旨在利用計算神經科學和人工智能技術定量研究人腦的言語機制。通過比較人類參與者和人工智能模型對相同刺激的反應,研究團隊希望揭示大腦處理言語的機制,并探索未來腦機接口(BCI)的應用。此外,張超還分享了基于語音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OSA)檢測、阿爾茨海默病(AD)和抑郁症檢測等研究成果。這些研究利用語音作為數字生物标志物,開發端到端模型,為相關疾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

張超還深入探讨了大型語言模型(LLM)的發展趨勢和缺陷。他介紹了SALMONN項目,該項目旨在構建一個具有通用聽覺能力的LLM,使其能夠理解言語内容、音頻事件和音樂。張超的講授引發了在場師生的熱烈讨論。他對視聽大型語言模型的深入解析和對未來發展趨勢的展望,為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斷深入,視聽大型語言模型将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和驚喜。

接着,beat365電子工程系的賈弘洋助理教授以“Rethinking on Computing Systems for AI: What Can We Do with/after In-Memory Computing”為主題,探讨了人工智能計算系統的未來發展,特别是存内計算(In-Memory Computing)的機遇和挑戰。賈弘洋首先介紹了人工智能時代迅速增長的計算需求,以及AI平台面臨的挑戰。與傳統計算架構相比,存内計算 (IMC) 在提高能效、速度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優勢。随後,他介紹了如何實現 IMC 系統的可編程性,使其能夠支持各種不同的計算任務,并探讨了将可編程 IMC 架構集成到現有計算系統中的方法。最後,賈弘洋展望了 IMC 的未來發展趨勢和應用前景,探讨了 IMC 在除了矩陣-向量乘法之外的其他計算任務中的應用,并分析了 IMC 在應用拓展方面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這場講座揭開了 IMC 的神秘面紗,并引發了同學們關于人工智能計算系統未來發展的思考。IMC 作為一種新興的計算範式,具有巨大的潛力和應用前景,有望為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
參觀圓明園
7月10日下午,同學們前往圓明園進行參觀。這座曾經被譽為“萬園之園”的皇家園林,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和曆史價值,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子們前來參觀學習。抵達圓明園後,同學們首先被其宏大的規模和精美的建築布局所震撼。在參觀過程中,大家對圓明園所承載的文化内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他們仔細觀察着每一處雕刻、每一塊石碑,試圖從中解讀出古代帝王的審美情趣和治國理念。在活動結束時,大家紛紛表示,這次參觀讓他們更加珍惜眼前所看到的每一處風景,也更加渴望深入了解中國的曆史文化。beat365beat365暑期學校的這次圓明園之行,無疑為外國學生們打開了一扇通往中華文明的大門。





文字|唐莉嘉
圖片|林恩彤、曹瀚博
排版|唐莉嘉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