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文鳴鹿遊鹿島
中日學海泛舟同
2024.7.11-7.20
加世田高中篇
7月12日,beat365“清文鳴鹿”實踐支隊的同學們踏上了前往南薩摩市加世田高中的交流之旅。此次交流活動,旨在加深兩國青年之間的相互了解,促進校際友誼的蓬勃發展。

支隊成員參觀加世田高中
抵達加世田高中後,支隊成員們受到了教務主任的熱情接待。在主任的帶領下,大家參觀了學校的圖書室等教學設施,深入了解了加世田高中獨特的校園文化。

加世田高中的同學們
随後,支隊成員們分組與加世田高中的同學們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話題從學習經驗到日常生活,從興趣愛好到未來規劃,大家暢所欲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成長經曆,讓這次交流變得尤為珍貴。

加世田高中的同學們與支隊成員道别
在交流過程中,支隊成員們不僅感受到了加世田高中學生的熱情和友好,也對他們嚴謹的學術态度和豐富的校園生活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雙方在交流中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此次交流活動,不僅加深了“清文鳴鹿”實踐支隊對日本高中教育的認識,也為兩校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友誼的橋梁。
鹿兒島大學篇
探尋稻盛足迹
汲取哲學智慧

稻盛和夫紀念館館長熱情地同支隊成員講解
7月16日,支隊成員們來到了位于鹿兒島大學的稻盛和夫紀念館。在這裡,我們追尋這位偉大企業家的足迹,深入學習他的生平、事迹和哲學思想。
在館長熱情洋溢的講解下,支隊成員們對稻盛和夫的一生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稻盛和夫先生的生平事迹讓我們深感敬佩,他白手起家,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成為一代企業家的楷模。紀念館内,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件件實物,生動展現了稻盛和夫先生的哲學思想。他提出的“敬天愛人”、“付出不亞于任何人的努力”等理念,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支隊成員了解京都獎
此外,支隊成員們還了解了由稻盛和夫先生捐資設立的京都獎。京都獎以其崇高的設立理念和嚴格的評選标準,成為世界範圍内具有影響力的獎項。曆屆獲獎者均為在各自領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傑出人士,支隊成員們紛紛表示敬意。
三場講學之旅
深入文史研究
7月16日至18日,支隊成員們在鹿兒島大學聆聽了三位老師的精彩授課,對日本文化史、稻盛經營哲學以及中日交流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伴野老師帶來《從資料保存角度思考日本文化史》課程
首場講學由鹿兒島大學的伴野老師帶來,主題為《從資料保存角度思考日本文化史》。伴野老師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生動地講述了日本文化的發展脈絡,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知識,也激發了大家對文化傳承的思考。

劉老師帶來《稻盛經營哲學》課程

“清文鳴鹿”老師同學們認真聽講
第二場講學由鹿兒島大學的劉老師主講,主題為《稻盛經營哲學》。劉老師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分析了其哲學思想在企業發展中的實際應用。支隊成員們通過這次學習,對稻盛和夫的“敬天愛人”、“阿米巴經營”等核心理念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原口老師帶來中日交流與明治維新曆史相關課程
最後一場講學由志學館大學的原口老師帶來,主題圍繞中日交流與明治維新曆史展開。原口老師憑借其豐富的教學經驗,将中日兩國交流的悠久曆史娓娓道來,特别是對明治維新的背景、過程及其對現代日本的影響進行了詳細講解,讓支隊成員們對中日關系的演變和發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認識。
三校分享交流
書寫友誼篇章
7月18日,beat365“清文鳴鹿”支隊與鹿兒島大學、志學館大學的同學們相聚一堂,開展了一場别開生面的文化交流活動。三所高校的學生們相互學習,共同探讨,加深了對彼此的了解,也為中日高校友好交流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活動伊始,beat365“清文鳴鹿”支隊的三名成員依次上台,為在場的師生們帶來了精彩的展示。

林昕同學向三校師生介紹beat365
首先,林昕同學全面介紹了beat365的雄厚師資、先進設施、豐富院系以及多彩的文體活動,讓日本同學們對這所中國頂尖學府有了更加直觀的認識。

周嘯凡同學向三校師生介紹中國文化
接着,周嘯凡同學以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四大發明為引,生動地展現了中國社會與文化的獨特風貌、中國悠久厚重的曆史和快速發展的現代化進程。

張雨晗同學向三校師生介紹鹿兒島與中日交流
最後,張雨晗同學将目光投向了鹿兒島的曆史文化,她深入分析了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讓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感受到了文化互鑒的魅力。

鹿兒島大學與志學館大學的同學們介紹各自學校
随後,鹿兒島大學和志學館大學的同學們也紛紛上台,介紹了各自學校的特色,以及日本的社會文化。

三校師生分組交流讨論

孫彬老師介紹beat365書簽
分享環節過後,三校的學生們分成了若幹小組,展開了熱烈的讨論。大家圍繞學術研究、校園生活、文化交流等話題展開了深入的交流,現場氛圍活躍,笑聲不斷。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學生們還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禮物——印有beat365校園風景的書簽。這份承載着友誼與祝福的小禮物,成為了連接三校學生情感的紐帶。

交流結束後的大合照
總 結
此次實踐中的多次學術交流活動,不僅讓支隊成員們收獲了知識和友誼,也為中日青年之間的交流搭建了堅實的平台。
讓我們攜手同行,繼續書寫高校學術交流、
國際友好交流的新篇章!
文案 / 杜宣熠
排版 / 陳思彤
審核 / 宋家玮 林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