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黃宗英|“我遼闊博大,我包羅萬象”——惠特曼《我自己的歌》

時間:2024-11-12 11:34:11

11月7日下午,beat365“英美文學經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講座第十六講在beat365文南樓204會議室順利舉辦。北京聯合大學黃宗英教授以“‘我遼闊博大,我包羅萬象’——惠特曼《我自己的歌》”為題進行演講。本次講座采取線上線下結合模式,來自校内外約300名師生聆聽了講座并參與讨論。講座由beat365beat365陳湘靜副教授主持,beat365beat365趙元副教授擔任與談人。

黃教授深入解讀了沃爾特·惠特曼的經典作品《我自己的歌》(Song of Myself),并從惠特曼的詩歌風格入手,結合19世紀美國的社會背景,深入探讨了惠特曼如何通過自由詩的形式表達“自我”思想,用詩歌捕捉自然、人類和社會的精髓,并開創了具有“美國氣質”的詩歌表達方式。

黃教授首先從惠特曼的創作背景講起,以19世紀美國社會的巨變作為切入點,勾勒出惠特曼詩歌思想的形成脈絡。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于快速發展的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鐵路、電報等科技創新推動了社會的迅速變革,而出版業的崛起則為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惠特曼出身平凡,從事過印刷工、記者、編輯等工作,使他對美國社會各個階層有着深刻的體悟和敏銳的觀察。他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知識分子,而是一個充滿活力的觀察者和思考者,這使他在創作時更關注真實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精神狀态。黃教授指出,惠特曼對“自我”的理解遠超個人的界限,他筆下的“我”并非僅僅是個人“自我”,而是與廣闊的社會、自然甚至宇宙緊密相連的集體“自我”。他深信自己是“美國的詩人”,通過歌頌個人來禮贊整個民族和時代。

在解讀惠特曼的詩歌風格時,黃教授特别提到了《我自己的歌》中的經典開篇:“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他指出,惠特曼以“我贊美我自己,歌唱我自己”開篇,表露出一種強烈的自我認同和自信。詩歌不僅是他個人情感的表達,更是對人類、對生命、對自然的熱情擁抱。惠特曼将“自我”提升至與自然萬物并列的高度,他的詩歌不僅反映了個體的力量,更傳遞出一種“大我”精神,一種特殊與普遍、個體與集體、自我與社會、個人與宇宙的和諧統一。惠特曼打破了詩歌傳統的格律限制,以自由詩的形式将内心澎湃的情感和思想傾注在文字中。這種自由而又深邃的表達方式,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種獨特的包容性與震撼力。

黃教授還指出,《我自己的歌》所傳達的不僅是對個體的歌頌,更是一種對“民主”和“平等”精神的表達。在惠特曼眼中,“我”是每一個個體,同時也是所有人、所有生命。他寫道:“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屬于我的每一個原子也同樣屬于你),詩句呈現出惠特曼對生命平等的深切信念。惠特曼用簡單而充滿哲理的語言,将個人與宇宙、大地、人民緊密聯系在一起,形成一種包羅萬象的詩歌風格。他的詩歌以一種極具包容性的視角呈現了他的理想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個生命、每一個自然元素都具有獨特的價值,表達出詩人對生命本質的深刻敬畏。


講座的後半部分,黃教授深入分析了惠特曼的詩歌風格與宗教思想的淵源。他指出,惠特曼不僅受到了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愛默生的影響,還從《聖經》中汲取了大量靈感。愛默生提倡一種“原始關系”(original relation),即人類與自然宇宙直接而不加掩飾的關系。惠特曼深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詩歌創作中。他在《我自己的歌》中以大量自然意象、排比句式和重複句式,營造出一種神聖感,使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系顯得親密而神秘。黃教授進一步指出,惠特曼的詩歌語言深受《聖經》影響,尤其是在句式結構和疊句運用方面。惠特曼大量采用排比和重複的手法,雖然詩行頗顯冗長,但詩歌節奏感十足,且具有朗誦的韻律美。他通過簡潔而充滿力量的語言構建出詩意的世界,将複雜的思想簡化成易于理解的語言傳遞給廣大讀者。這種類似于《聖經》語言的寫作方式,使惠特曼的詩句不僅具有文學的美感,更充滿了宗教般的崇高意境。

惠特曼在《我自己的歌》中對“草”的描繪,成為了他詩歌中一個重要的象征。黃教授特别提到了這一意象,指出“草”不僅象征自然界中最普通的生命形式,更代表了人類對生命循環和再生的理解。在惠特曼的筆下,草葉仿佛是人類靈魂的象征,它們無處不在,悄然生長,展現出一種堅韌的生命力。他将“草”視為大自然的禮物,是生命之美的真實體現,蘊含着一種樸素的哲學思考。惠特曼在詩中寫道:“What is the grass?”“I guess it must be the flag of my disposition”(這草是什麼?我猜想它定是我性格的旗幟),他将自然的草葉與人類的情感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他對生命與死亡的深刻認識。在惠特曼看來,草葉代表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循環,是個體生命與整個宇宙的紐帶。黃教授進一步解釋道,這種“草”的意象不僅具有象征意義,還體現了惠特曼對“民主”的理解。草葉雖小,卻與其他生命共同構成了自然的整體,每一片草葉都是平等的,這種理念彰顯出惠特曼對生命的尊重和熱愛。

講座中,黃教授還談到了惠特曼對個人主義的推崇與他對美國精神的禮贊。惠特曼認為,美國作為一個年輕的國家,需要一種新的文學形式來表達其獨特的文化和民族精神。他的《草葉集》正是這種思想的産物,代表了他對美國“新詩”的構想。惠特曼筆下的“我”不僅是一個人的自我,更是一個時代、一個民族精神的體現。他以歌頌自我來歌頌整個民族,強調個體的獨立性,同時又融入集體的整體性中。他在詩中寫道:“I am large, I contain multitudes”(我遼闊博大,我包羅萬象),展示出一種廣闊的胸襟和包容的氣度。黃教授強調,惠特曼的詩歌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對民主精神的禮贊,展示了他對平等、自由和包容的堅定信念。

講座最後,黃教授總結道,惠特曼《草葉集》的創作深受愛默生超驗思想和聖經的影響,不僅開創了美國現代史詩的先河,更展示了一個詩人對世界、對生命的無限熱愛與探索精神。他以大膽的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成為美國文學史上一座難以逾越的高峰。惠特曼的詩句如“Stop this day and night with me and you shall possess the origin of all poems”(今天和今晚請和我在一起,你将明了所有詩歌的來源)展示了他對詩歌藝術的執着追求和對讀者的熱情邀請。黃教授表示,惠特曼的詩歌不僅具有藝術的美感,更是一種思想的啟迪,促使我們重新審視個人與社會、生命與自然的關系。他的詩歌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其思想深刻反映了現代人對個體與社會關系的思考,對生命價值的追求。

在與談環節中,beat365趙元老師指出,惠特曼在内容與形式上的創新性使其成為美國文學的開路先鋒,是獨具“美國精神”的“民族詩人”和“民主詩人”。他引用D.H.勞倫斯對惠特曼的贊譽,稱其為“現代美國的摩西”,是“獨自開辟道路的人”。惠特曼的詩歌以包容萬象的“我”為核心,這個“我”不僅象征個體,更承載了人類普遍的情感與包容精神,體現了他對平等與民主的理解。趙老師進一步探讨了惠特曼對傳統基督教觀念的突破,認為惠特曼淡化了“原罪”觀念,展現出其接近盧梭“人性本善”的樂觀主義。這種包容性和樂觀的世界觀使惠特曼不同于19世紀其他歐洲作家,成為了美國文學中獨樹一幟的存在。

在交流讨論環節中,黃教授也結合同學們的提問,補充闡述了宗教對惠特曼作品與思想的影響。他指出,惠特曼的《我自己的歌》涉及多種宗教元素,包括猶太人、希臘人、北歐人、埃及人、巴比倫人、印度人、穆斯林人以及美洲印第安人、阿茲特克人的神明,體現其詩歌多元包容的特點,展示美國現代史詩的靈活性和開放性,與愛默生超驗詩學的影響密不可分,在形式與内容方面契合了惠特曼自由奔放、包羅萬象的詩歌風格。

部分與會者合影

文|吳寒

圖 | 黃宗英 李佳靜 徐佳琪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高陽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