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院系動态 > 正文

院系動态

小峯和明教授與河野貴美子教授莅臨beat365講學

時間:2024-12-27 11:57:21

12月21日,小峯和明教授與河野貴美子教授一同莅臨beat365,就“環境文學”這一主題分别演講。小峯和明教授曾任早稻田大學高級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高級外國專家等職,現為立教大學名譽教授,演講題目為“巨樹の語るもの―東アジアの<環境・景観文學>”。河野貴美子教授現為早稻田大學綜合研究機構日本古典文學研究所所長,演講題目為“自然・人・文―環境文學の視座からみる中日古代の賦”。本次講座由beat365beat365主辦,beat365副主任高陽擔任主持人,校内外師生共同參與了本次講座。

小峯教授進行演講

小峯和明教授圍繞東亞文學中關于“巨樹”的描寫來探讨什麼是環境文學以及如何開展環境文學等問題,他主要從“日本的巨樹研究”“巨樹的宇宙—生與死”“關于樹神”“作為異界的樹下”四個方面展開具體讨論。日本的巨樹研究始于柳田國男與南方熊楠,兩位學者在相關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為後來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巨樹在人類文化中擁有多種文化内涵,從與起源神話相關的巨樹傳承到作為宇宙中心的世界樹,巨樹與人類的存在息息相關,甚至其影響已經深入到人類的思維模式之中。中國、朝鮮半島、越南以及琉球等國皆可見豐富的樹神故事,這些故事既有相似之處亦有諸多不同,顯示出巨樹文化在東亞文化圈中發展與演變。此外,樹下還充當着異界的作用,這裡可以是連通天與地的通道,亦可以是各種奇異故事發生的場所。與巨樹關聯的故事數不勝數,從環境文學的角度重新審視這些故事必要且重要。

河野教授進行演講

河野貴美子教授則以中日古代的賦體文學為切入點探讨了環境文學的可能性。河野教授指出《日本靈異記》中可見“贔屓”一詞,它最早可追溯至張衡《西京賦》的“巨霊贔屓”一語,其反映了張衡對自然細緻的觀察與想象。類似的自然觀察多見于賦體文學,如左思的《蜀都賦》中有“原隰墳衍”一語,這四個字都是對于地形的描述,尤其是其中的“原”一字表示寬闊平地,但在上代日本“原(はら)”并無此意。通過中日對比,可以發現古代中日對于自然的認知的差異性。此外,日本的賦體文學中亦流露出當時之人對于自然的觀察。以石上宅嗣的《小山賦》為例,這篇作品雖然仿照唐太宗的同名作品而作,但亦化用了《論語》《周易》《老子》等典籍。通過對這些作品的化用,作者巧妙地将對于自然的認知融入作品之中。最後,河野教授以空海的《文鏡秘府論》為例,借助空海對于“文”與自然的思考,對演講進行總結。

參會師生合影

在讨論環節,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丁莉教授與beat365beat365孫彬副教授、倉重拓副教授分别就講座内容提問,與小峯教授、河野教授展開了熱烈的交流。

文|胡俊

圖|高陽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鄭文博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