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晚,beat365“英美文學經典的人文理解”系列講座第三十二講如期舉行。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陳豪副教授以“《米德爾馬契》中的鄉村醫改問題再探”為題進行演講。講座由beat365beat365曹莉教授主持,杭州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殷企平教授擔任與談人。
陳老師首先介紹了《米德爾馬契》的兩條核心故事線和對應的主題“穩定性與靈活性”(stability vs mobility),講解了英國小說中特有的擴張與守成的母題,分析了小說如何通過保持穩定性與靈活性的平衡化解了以擴張為特征的工業文明與以收成為特征的田園社會之間的沖突。

小說中的4組改革(包括選舉改革、慈善計劃、醫療改革、鐵路建設)及其對應的曆史背景,反映了19世紀英國社會轉型期改革的複雜性和多樣性。它們與利德蓋特的醫改嘗試相互呼應,共同構成愛略特對社會進步的理性思考和對人性的深刻洞察。陳老師指出,醫療改革,一方面是一個行業問題,另外一方面則涉及觀念轉變、經濟基礎和立法保障。講座對醫改叙事的分析闡釋主要從以下四個角度展開。

第一, 進步話語。當時英國社會盛行以實證主義為基礎的進步觀,認為通過不斷發現引發創造,科學走在進步的康莊大道上。這種觀念也可以從自然科學移植到社會科學上。小說主人公利德蓋特醫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外科醫生,立志改善英國鄉村的醫療狀況。他的方法受到法國盛行的“進步”科學觀的影響,特别是孔德的實證主義影響,認為科學可以解決一切社會問題,但最終卻在鄉村醫改中遭遇失敗。作者愛略特通過利德蓋特的失敗案例,揭示出科學技術無法解決人類情感和道德實踐問題,而鄉村的特殊環境也決定了低水平的醫療服務不足以滿足當地人民的基本需求,因此利德蓋特對科學的迷信和對鄉村現實的忽視最終導緻了醫改的失敗。作者愛略特贊同托馬斯·卡萊爾對進步話語的批判,認為光憑一腔熱血很難改變現狀。
第二,現金聯結。 陳老師從經濟角度分析了利德蓋特醫改失敗的原因。就像卡萊爾對“現金聯結”不遺餘力加以批判,利德蓋特對金錢抱有偏見,認為金錢是萬惡之源,應該徹底斬斷人與人之間的“現金聯結”。愛略特通過對醫院經營問題的描寫,以及利德蓋特在個人生活、醫患關系、同行關系中遭遇的種種困境,指出利德蓋特的失敗恰恰在于他忽視了金錢的特殊作用。在英國鄉村,大多數人由于負擔能力有限,依賴資質較差的藥劑師來滿足基本醫療需求。現有的醫療系統雖然存在缺陷,但足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他們不願意支付利德蓋特這樣專業醫生提供的更先進、更昂貴的服務費用。利德蓋特商業頭腦的缺乏以及對醫療行業現實環境的無視最終導緻他無法獲得維持醫院運營所需的财政支持。他的理想主義改革願景雖然崇高,但卻未能考慮到對其成功至關重要的實際經濟因素。
第三,醫改體制。小說以霍亂疫情為背景,展現了政府主動幹預下醫療行業的積極變化,包括醫生地位的提高、醫院經費的增加、宣傳力度的加大等等。對疫情的普遍恐懼和政府的積極措施提高了公衆對公共衛生重要性和醫療專業人員在疾病預防和治療中作用的認識,為公衆更多地接受醫療幹預和改革鋪平道路。然而,愛略特對體制改革的弊端表示擔憂,指出急于求成的政策可能導緻頂層設計和實際操作各行其道的局面,1858 年《醫療法案》旨在統一醫療行業,但它未能解決醫療領域内根深蒂固的社會和經濟等級制度。精英醫生的持續主導地位可能會使弱勢從業者邊緣化。

第四,重回保守主義信念。小說最後的落腳點回歸對保守主義信念的重塑。利德蓋特擁護理性和科學進步的力量,而愛略特則揭示了純粹理性改革方法的局限性。這反映了伯克對抽象啟蒙理想的批判,以及他對傳統、經驗和幾代人積累的智慧重要性的強調。愛略特和伯克一樣,認為改革必須考慮人性的複雜性,而人性不能通過純粹理性的手段得到充分理解或控制。改革應該順應成見與習俗,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而小說女主人公多蘿西娅正是這種保守主義改革者的典範。多蘿西娅以其高尚的品格、溝通的能力和包容的心态,緩解了醫改過程中的種種矛盾,最終取得了成功。小說通過多蘿西娅的成功案例,肯定了保守主義改革方式的可行性,并指出改革的關鍵在于心靈的聯合,需要通過溝通、包容和合作來彌合分歧,形成共識。艾略特對伯克保守主義思想的吸收,使其在小說中展現了一種更為平衡的改革理念,強調宏觀體制改革與微觀社會環境改造之間的平衡,以及個體溝通與社會共識的重要性。
陳老師總結指出,社會轉型期新舊沖突普遍存在,醫改的關鍵在于平衡各方利益,克服陳規舊習的慣性影響。保守主義的智慧可以為改革争取時間和空間,實現社會和諧發展。

在與談環節,殷企平教授老師贊許陳豪老師全面深入的小說分析, 以及他以鄉村醫改為切入點的創新性解讀。殷企平老師重點談到亨利·詹姆斯、狄更斯、查爾斯·金斯利、斯圖亞特·米勒等維多利亞時期文人的相關思想,以及他們對功利主義思潮和社會變革的關切。殷企平指出,除了社會改革,學界研究19世紀英國小說時還關切心靈改革的問題。醫改主題蘊含當代關懷、中國關懷乃至人類關懷,其中對公平與效益之間關系的問題尤其值得深思。主持人曹莉老師指出,《米德爾馬契》的現實性正在對轉型時期的社會改革有深度關切;文學審美不僅僅是對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的審美,也是對人對事物對世界的審美,文學審美與價值塑造緊密相連。
文|張曉婵
圖|陳豪 張曉婵
編輯|沙克爾江
審核|曹莉 鄭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