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約瑟過時了嗎?——有關李約瑟知識遺産的幾點思考
梅建軍
摘要:
李約瑟博士(1900-1995)以畢生精力撰寫系列專著《中國科學技術史》(Science and Civilization in China),揭示了曆史上中國對人類文明發展的巨大貢獻以及東西方文明發展之間的聯系和差異,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的知識遺産。關于李約瑟的知識遺産,國内外已經有很多學者做過深入的讨論和分析,比如席文(Nathan Sivin)教授為《中國科學與文明》醫學卷所做的長篇導言以及劉鈍教授的經典論文《李約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約瑟》。李約瑟的工作在收獲巨大贊譽的同時,也遭受了持續不斷的質疑和激烈的批評,有關李約瑟早已過時的看法或言論也時有耳聞。在李約瑟博士去世後多年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認識、評價和總結他所留下的知識遺産?這一遺産對我們當今的科技史研究是否還有一些現實的價值或意義?對這兩個問題,本文拟結合自己的學術研究工作談幾點粗淺的看法。最後簡略介紹一下李約瑟研究所近期的發展狀況。
主講人:梅建軍
梅建軍教授是劍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劍橋大學丘吉爾學院教授。他2000年從劍橋大學獲得考古學博士學位。他由牛津Archeopress出版的博士論文是英語世界首個關于新疆史前時代銅和青銅冶煉術的研究。他與人合編有《冶金術與文明:歐亞大陸及之外》(Metallurgy and Civilization: Eurasia and Beyond)(倫敦: Archetype Publications, 2009)。他目前的研究聚焦于中國青銅時期的冶金術以及它與中亞和西方青銅時期文化的關系。他目前是《中國科學技術史》系列叢書中有色金屬冶煉術一卷的撰寫團隊的領頭專家,這一叢書由著名英國中國學家和科技史學家李約瑟(Joseph Needham)創立。
時間:12月5日(周四)下午3:00-5:00
地點:文南樓11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