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風在《文藝筆談?序》中說:“直到一九三一年遇到了幾個給我以啟蒙的藝術理論教育的友人以前,我和文藝的交涉差不多隻是限于滿足自我的欲求,在文藝世界裡發現自己,提高自己”,“至于具體的思想,那是說不上的”。梅志在《胡風傳?日本求學》中也說:“當時的張光人在文學上還沒有一定的主張”。直到一九三一年前後,他的文藝觀才開始形成。因為“在那年前後,《納普》上發表了在地下的藏原惟人用‘古川莊一郎’的名字寫的《關于藝術方法的感想》,解決了他的一些長期無法解決的理論問題,對他以後的寫批評文章起了最初的推動作用”。可見胡風與同時期日本文壇的關系非常之密切。另,在《略談我與外國文學》一文中胡風還曾明言:“日本普羅文學給了我影響,特别是藏原惟人從政治道德上衡量作家對人物的态度這一點啟發了我”。
然而奇怪的是,直至今日我們幾乎看不到一篇專題讨論胡風與藏原惟人接受關系的文章。而為什麼藏原的《關于藝術方法的感想》能給胡風帶來那麼大的沖擊與啟發?以至于摒棄了“觀念論的文學觀”轉去接受“普羅現實主義”?還有,“藏原惟人從政治道德上衡量作家對人物的态度”中的“政治道德”和“态度”具體指的是什麼?為什麼它能解決胡風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理論問題?這個“長期以來無法解決的理論問題”本身又是一個什麼問題?這個問題得以解決之後胡風的文學活動具體表現出了哪些與以往的不同?等問題,時至今日還沒有人給出答案。有鑒于此,本次沙龍的發言人想就沿着這些追問,對胡風與藏原的接受關系做一點補充性思考和挖掘。以資後續研究者的進一步挖掘與探讨。
主講人:陳朝輝
beat365beat365東亞語言與文化學科群、長聘副教授。東京大學文學博士。
研究專長:中日比較文學、日本無産階級文學、魯迅研究。
代表性論著有:
1.《文學者的革命:論魯迅與日本無産階級文學》,光明日報出版社,2016年。
2.「魯迅と上田進」,(日本)東方學,2004年1月。
3.「魯迅と蔵原惟人」(日本)東方學,2009年1月。
4.「魯迅が見た日本プロレタリア文學」,(日本)國文學(學燈社),2009年1月。
主持人:王成
時間: 2019年05月30日周四 11:45-12:45
地點: 文南樓204會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