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2日下午,應beat365語言習得實驗室邀請,加拿大魁北克大學心理學系史如深教授以“Understanding Early Child Grammar”為題,帶來了一場精彩的線上報告。此次講座由楊小璐教授主持,來自校内外多所高校的百餘名師生參加了本場講座。

史如深進行講座
史如深教授首先介紹了探究兒童早期語法的意義和重要發現。研究0至2歲嬰幼兒是否已有抽象的、能産的語言知識,對我們了解語言習得的本質、回應先天與後天之争(Nature vs. Nurture Debate)具有重要意義。大量研究顯示,兒童在語言發展早期已具備相當豐富、複雜的語法知識。此外,史教授也強調研究者需采用合适這個年齡段兒童的實驗手段來測量其當前的語言知識。她認為近二十多年裡廣泛運用于嬰幼兒語言習得研究的偏好注視實驗方法(preferential looking),是一個研究早期語言習得行之有效的方法。随後,她介紹了其實驗室采用偏好注視方法的一個系列研究,該研究調查20個月大的法語兒童對結構歧義句的感知。研究結果表明,這個年齡段的法語兒童已能借助韻律(prosody)與功能語素(functional morphemes)分析所聽到的、隻含有兩個功能語素和若幹生詞的句子,抽象出句子的句法結構,對目标生詞進行語法歸類(即歸為名詞或動詞)。其實驗設計的精巧,實驗與實驗之間的銜接和層層推進,對研究問題的不斷深究,都讓聽衆耳目一新,深受啟發。
在讨論環節,聽衆就實驗方法、新詞設計、跨語言研究前景等問題與史如深教授進行了探讨和交流。
文/圖|李彥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