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文-世文薪火學術沙龍第二十三期舉辦
12月21日,外文-世文薪火學術沙龍第二十三期在文南樓204舉行。沙龍由本學期新到崗的清華密歇根研究員學會青年研究員塞缪爾·海德普利姆博士(Dr Samuel Heidepriem)主講,題為“康德《判斷力批判》與後現代哲學 (Kant’s Critique of Judgment and Postmodern Philosophy)”。
康德的《判斷力批判》發表于1790年,開啟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美學。該書對人文和社會科學研究的深刻影響延續至今。然而通常,人們很難想象以道德責任和支持普魯士王權而著稱的苦修式哲學家康德與反文化的後現代主義之間有任何關聯。同樣難以想象,康德的美學理論吸引了那場滌蕩出德裡達和福柯等人的哲學運動。然而事實正是如此。通過解讀吉爾·德勒茲、保羅·德曼、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的解說性作品,海德普利姆博士考察了在後現代主義哲學的高峰時期,即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哲學界對康德第三大批判《判斷力批判》的接受史;具體分析了在最具代表性的三位後現代主義哲學家眼中,康德的形象是如何從一位早已作古之人,轉變為後現代主義哲學運動中最重要的曆史對話者甚至是啟迪者之一。考察這一變化過程的同時,海德普利姆博士探讨了二十世紀後期全球巨變的曆史語境中,《判斷力批判》 在康德哲學遺産中被重新認知的重要價值及其引發的一系列思辨性命題。
本期沙龍由清華密歇根研究員學會青年研究員畢莊· 波拉特博士(Dr Bican Polat)主持,參與者包括清華密歇根研究員學會成員、beat365青年教師與人文學院研究生。與會人員就該研究的方法、康德哲學在法國當代哲學界的傳播路徑、康德哲學術語的德英翻譯、審美在康德哲學體系中的定位及其曆史性内涵和外延展開熱烈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