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日,beat365beat365“外文學術沙龍”第52期線上舉行。beat365beat365博士後吳娟娟為師生帶來了一場題為“文學朝聖之旅的縱深詩學:佛羅倫斯·艾思柯的長江之行”的學術講座。beat365、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各兄弟院校共170餘位師生參會聆聽。本次沙龍由beat365beat365教授生安鋒主持,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黃麗娟任評議人。

吳娟娟進行講座
吳娟娟将著名漢學家、翻譯家、世界主義者佛羅倫斯·艾思柯(中文名“愛詩客”,Florence Ayscough,1878-1942)的遊記《中國鏡子》(A Chinese Mirror,1925)置于英語旅華書寫的曆史脈絡之中,着重強調艾思柯“縱深詩學”(Vertical Poetics)的形式革新、叙事特色、美學價值與文化内涵。吳娟娟首先闡釋 “旅行書寫研究”(Travel Writing Studies)的概念,指出縱深旅行(Vertical Travel)相較于傳統橫向旅行(Horizontal Travel)的差異與理論貢獻。随後,她詳實介紹了艾思柯的生平經曆,深入探讨了艾思柯如何在旅華書寫之中突破歐洲中心主義的桎梏、投射世界主義的倫理觀。吳娟娟指出,艾思柯的長江旅行書寫通過模仿中國古人的江河日記,實現了縱深詩學的形式革新,營造出旅行者在特定時空體中的空間位移效果,彰顯了史、地、文三要素的有機結合。艾思柯在旅華書寫中所體現的互文、複調、懷古、比較等創新性叙事策略,以對話式的風格呈現出複雜多樣、豐滿立體的中國形象,建構了具有高度倫理關懷與跨文化價值的縱深詩學,也反映出艾思柯對于西方殖民現代性與歐洲中心主義的深刻反思與強烈批判。因此,艾思柯的《中國鏡子》可被視為20世紀上半葉世界主義實踐的生動案例,對跨文化研究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黃麗娟進行點評
黃麗娟教授對吳娟娟的講座進行了精彩點評。黃教授高度認可吳娟娟采用的理論方法,她以中國學者的文化主體身份研究英語世界的女性來華旅行記述,打破了西方學界歐美中心主義的研究視野,為國内的旅華文學研究提供了新路徑。她還肯定了吳娟娟的思辨能力,通過時間維度的曆史記憶、古詩互文、微觀覺察(microspection)等角度,吳娟娟有效地呈現出艾思柯旅華書寫的獨特性,揭示出艾思柯将個人感性與文學詩性的有機結合,分析巧妙、視角獨到。吳娟娟在研究方法層面新舊結合、互為補充,實現史思交融、中外互照,避免了西方學者常常陷入的本質主義窠臼,充分體現了她腳踏中西、貫通古今的學術視野。
沙龍最後,師生就“旅行書寫”、“精神旅行”、“跨文化視角”等相關議題展開了熱烈且深入的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