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
  首頁 > 師資力量 > 按學科群 > 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 > 正文

師資力量

    

生安鋒                                                            
 

beat365beat365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美國族裔文學中的文化共同體思想研究”首席專家、比較文學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教學研究分會常務理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專家、北京市社科基金評審專家、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國高校外國文學跨學科研究委員會專家委員;入選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2012年度“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計劃”;在多所知名高校擔任特聘教授或者客座教授。

學曆

2004年 獲北京語言大學 文學博士學位;

1999年 獲山東大學 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

1993年 獲山東師範大學 英語語言文學學士學位; 

工作經曆

2011年12月至今 beat365人文學院beat365 教授

2005年12月至2011年12月 beat365人文學院beat365 副教授

2000年8月至2005年9月 beat365人文學院beat365 講師

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 beat365人文學院beat365 助教


2002年9月至2003年1月 台灣地區佛光大學 訪問學者

2007年9月至2008年6月 美國哈佛大學英文系 國家留學基金委“哈佛大學博士後項目”

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 美國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系 高級研究學者(中美富布賴特項目);并于2016年1月-4月在美國國家人文中心任“路斯中國研究學者” 

研究方向

英美文學、當代西方文論、比較文學、世界文學、文化研究等 

講授課程

本科生課程:美國文學、聖經文學、英語精讀等;

研究生課程:西方文論、當代西方學術前沿專題講座、比較文學導論、新曆史主義文學理論等。 

主要論著

著作:

1、《霍米巴巴》,台北:生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1月出版。

2、《又見東方:後殖民主義理論與思潮》(第二著者),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出版。

3、《霍米·巴巴的後殖民理論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11月出版。

4、《抵制、存活與文化身份的商讨:美國印第安文學研究》(第一著者),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9年2月出版。

5、《世界文學與中國現代文學》(第二著者),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1年5月。

A&HCI/SSCI收錄論文:

1. “Traveling Theory, or, Transforming Theory: Metamorphosis of Postcolonialism in China,” Neohelicon, 34.2 (2007): 115-136.

2. “Minoritization as a Global Measure in the Age of Global Postcoloniality: An Interview with Homi Bhabha,” Ariel (a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nglish literature), 40.1 (2009): 161-80.

3. “Human Concerns and the ‘Second Wave’ of Ecocriticism: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Lawrence Buell,”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3.31 (2009): 1-10.

4. “A Cultural Critique in the Age of Darkness: Reinterpreting Lao She's Allegorical Novel Cat Country,” Neohelicon, 37.2 (2010): 373-390.

5. “A Survey of Twentieth-century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in Chinese” (second auth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Culture, 15.6 (2013). <http://dx.doi.org/10.7771/1481-4374.2367>.

6. “Children's Literature during China's Cultural Revolution: A Critical Revi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52.1 (2015): 97-111.

7. “On the ‘Intrinsic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European Review, 24.2 (2016): 347–357.

8. “Exploring the Cosmopolitan Elements in Lao She's Work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tudies, 54.1 (2017): 125-140.

9. “Derrida’s Cosmopolitanism and the Chinese ‘shijie datong,’” Derrida Today, 11.1 (2018): 87–92.

10. "The Conception of World Poetics and the Forming of A Global Academic Community,"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of literature (《文學跨學科研究》), 6.2 (2022): 241-255.

11. "Falling in Love with Machine: Emotive Potentials between Human and Robots in Science Fiction and Reality," Nehelicon, Sheng and Wang, 2022.  

12.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and Human Translation: a Political and Ideological Perspective," Babel, Sheng and Kong, 2022.

其他學術論文:

1、《美國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人神關系》,《外國文學研究》(CSSCI),2002年第4期(總第98期),第60-64頁;

2、《後殖民性、全球化和文學的表述:霍米·巴巴訪談錄》,《南方文壇》,2002年第6期(總第91期),第35-38頁;

3、《後殖民主義、身份認同和少數人化——霍米·巴巴訪談錄》,《外國文學》(CSSCI),2002年第6期(總第179期),第56-61頁;

4、《後殖民主義的“流亡詩學”》,《外語教學》(CSSCI),2004年第5期,第61-63頁;

5、《白皮膚、白面具:<八月之光>主人公克瑞斯默司的身份僵局》,《外國文學研究》(CSSCI),2004年第4期(總第108期),第44-49頁;

6、《霍米·巴巴的流亡詩學》,《文藝研究》(CSSCI),2004年第5期(總第153期),第149-151頁;

7、《後殖民主義的文化身份觀》,《國外理論動态》(CSSCI),2004年第12期(總第346期)(第二作者),第48-51頁;

8、《霍米·巴巴的藝術批評》,《裝飾》(CSSCI),2005年第3期(總第143期),第126-127頁;

9、《霍米·巴巴的後殖民理論初探》,《文學理論前沿》(CSSCI)第2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295-337頁;

10、”A Call for Literary Studies—An Interview with J. Hillis Miller,”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 (CSSCI), 28.6 (2006): 1-12;

11、《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民族主義與想象-佳亞特裡·斯皮瓦克訪談錄(上)》,生安鋒等,《文藝研究》(CSSCI),2007年第11期(2007/11),第80-85頁;

12、《後殖民主義、女性主義、民族主義與想象-佳亞特裡·斯皮瓦克訪談錄(下)》,生安鋒等,《文藝研究》(CSSCI),2007年第12期(2007/12),第57-65頁;

13、《理論的旅行與變異:後殖民理論在中國》,《文學理論前沿》(第5輯)(CSSCI),2008年4月,王甯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第121-163頁;

14、”Reading between Images and Words: An Interview with W.J.T.Mitchell,” The Minnesota Review: A Journal of Creative and Critical Writing, Issue 79 (2012): 137-156;

15、《新曆史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文學理論前沿》(CSSCI),2014年第2輯(總第12輯),106-126頁。

16、《試析印第安文化中人與自然的關系:以<沙丘花園>為例》,生安鋒等,《北京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年第2期(第17卷),13-18頁。

17、《後結構主義思潮下的“世界文學”》,《中國社會科學報》,2018年8月20日。

18、《試論早期美國印第安口頭文學的特征》,《英美文學研究論叢》(CSSCI),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8年秋,第29輯,第161-171頁。2019年第6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外國文學研究》轉載,第34-38頁。

19、《論新曆史主義及後殖民主義對世界文學的重寫》,《中國比較文學》(CSSCI),2019年第1期(總第114期),第25-37頁。2019年第8期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文學研究文摘》轉載,第12-20頁。被收入《中國文學年鑒•2020》(“論文摘要”欄,1072-1074頁),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0年11月。

20、《從老舍作品的域外傳播看中國文學如何成為世界文學》,《英語研究》(CSSCI)2019年第九輯,2019年3月出版,第80-89頁。

21、 "Identity Formation and Cosmopolitan Vision in Asian-American Literature," Sheng and Kim,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Cultures (《外國語言與文化》(英文))   3.1 (2019): 23-29.

22、《論傑拉德·維茲諾的“後印第安”文學世界》,生安鋒等,《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CSSCI),2019年第5期,總第59卷,第94-100頁。

23、《美國印第安文學中的世界主義理想》,《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CSSCI),2019年第5期(9月),總第51卷,第126-134頁。

24、《以“中國-世界性”檢視中國現當代文學》,《社會科學報》2020年3月19日第6版。

25、《理論的吸納、碰撞與探索——當代西方文藝理論思潮反思與中國文論構建》《中國社會科學報》,2021年6月1日。

26、《“後理論”語境下的中國文論話語建設》,生安鋒等,《天津社會科學》(CSSCI),2021年12月第6期,第38-43頁。

27、《後理論語境下的文學理論境況與特征》,生安鋒等,《學術研究》(CSSCI),2021年12月第12期,第163-171頁。

28、《人和機器人之間的情感潛能》,《社會科學報》,2022年2月17日第6版。

29、《後理論時代的後殖民詩學》,《學術月刊》(CSSCI),2022年第4期(第54卷),第155-163頁。

30、《傾聽與緘默——“不可信言說者”格呂克的生存之維》生安鋒等,《社會科學研究》(CSSCI),2022年第6期,第85-91頁。

主編/編著:

1、《智性的拷問——當代文化理論大家訪談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2、《文學、文化理論建構與中國學術的國際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7月;

3、《二十一世紀的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7月。

譯著:

1、《現代藝術——18世紀至今藝術的美學和哲學》,作者:讓-馬裡·舍費爾(Jean-Marie Schaeffer),生安鋒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12年10月;

2、《斯蒂芬·格林布拉特》,作者:馬克·羅伯遜(Mark Robson),生安鋒等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年1月;

3、《人文學科與美國夢》,作者:哈派姆(Geoffrey Galt Harpham),生安鋒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9年5月;

4、《亞當夏娃浮沉錄》,作者:斯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生安鋒等譯,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1年1月;

5、Fifteen Lectures o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By Kung Peng Cheng, Trans. by Sheng and Zheng,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2022. (作者:龔鵬程,《中國傳統文化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另有學術性譯文、兒童文學翻譯等30餘種。

學術兼職

擔任《文學理論前沿》(CSSCI來源集刊)副主編(2006年1月-);

擔任中文期刊《世界文學研究》編委、審稿人(2016年8月-);

擔任中文期刊《外國文學研究》編委、審稿人(2018年1月-);

擔任國際期刊(A&HCI來源期刊)Neohelicon 客座主編(co-editor)(第34卷第2期,2007);

擔任國際期刊Canadian Social Science (加拿大社會科學)編委、評審人(2012-);

擔任國際期刊Review of European Studies(歐洲研究評論)評審人(2015-)。 

參加或主持的項目

(1)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後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研究;項目批準号:05CWW001;已結項。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青年項目):後殖民主義理論及其在中國的傳播;項目批準号:05JC750.4799014;已結項。


3)主持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規劃基金項目)“作為少數族話語的美國原住民文學叙事:一種後殖民主義視角”;項目批準号:11YJA752017;已結項。


4)主持2012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資助項目“新曆史主義理論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研究”;批準号:12BWW004;已結項。


5)主持2013年beat365文化傳承創新基金項目“走向世界的二十世紀中國文學理論與批評”;已結項。


6)主持2015年beat365自主科研項目“後殖民主義、世界主義與中國文學的世界性”;已結項。


7)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馬克思主義與世界文學研究”(14ZDB082),主持子課題“後殖民主義與世界文學研究”;已結項。


8)參與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重大項目“世界文學與現代中國”(14ZDA15),子課題負責人;已結項。


9)主持2018年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項目名稱:“後殖民主義、世界主義與中國文學的世界性研究”,項目号:18WXA002


10)主持beat365自主科研計劃專項“美國印第安文學史研究”,項目号:2019THZWJC52


(11)主持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美國族裔文學中的文化共同體思想研究,擔任首席專家,項目号:21&ZD281

聯系方式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 beat365beat365(文南樓)

郵政編碼:100084

電話:010-62773227(辦)

電子郵件:sheng_anfeng@163.com

 

Copyright © beat·365(中国)唯一官方网站 版權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海澱區beat365  郵編:100084